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是某兴趣小组探究蜗牛行为的实验过程,分析后回答问题:
              取一托盘,洒上水,在盘内放些白菜叶,将一只活的蜗牛放在距离蜗牛约1厘米处,蜗牛头上有四个触角,其中一对大触角的顶端长着眼。走动时两对触角总是伸展开来,慢慢的活动,如果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用木棍触碰蜗牛的腹足,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不再前行。
              (1)蜗牛遇到障碍会绕行的行为是一个 ______ 、 ______ 的动态过程。离不开它的 ______ 器官和 ______ 器官。
              (2)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是在蜗牛 ______ 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
              (3)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从不同行为的特点上分应属于 ______ 行为,从获得途径分应属于 ______ 行为。
              (4)蜗牛的行为都是适应 ______ 而产生的,对蜗牛的 ______ 生存和延续有重要的作用。
            • 2.
              某同学以桑叶和其他植物叶为饲料,通过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食物选择,探究“家蚕取食桑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帮其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家蚕的发育过程为 ______ 发育。
              (2)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状相似,原因是 ______
              (3)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 ______ 组家蚕为实验对象。
              ①租来的体形较大的蚕   ②租来的体形较小的蚕   ③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蚕
              (4)实验过程中,应以 ______ 为变量设计实验环境,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选择。
              (5)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
            • 3.
              分析下列实验探究,确定动物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行为.
              ①用线掉着一只小蝗虫带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掉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 ______ 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 ______ 决定的.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属于 ______ 行为,这是受 ______ 的影响,通过 ______ 而逐渐形成的.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______ .
              (4)春天百花争艳,引来勤劳的蜜蜂在花间忙碌,蜜蜂群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______ ;蜜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了蜜蜂具有 ______ 行为.
            • 4. 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据此回答:
               组别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甲  乙
               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8月3日  6.2→10.2  31→72.9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比较10个月中金合欢幼苗的存活率,有蚂蚁栖居的比没有妈蚁栖居的提高了______%。
              (3)从幼苗生长的高度看,______组的金合欢生长速度更快。
              (4)该实验表明,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______(填“有害”、“有利”或“没有影响”)。
              (5)蚂蚁属于节肢动物,它的身体表面有坚韧的______,蚂蚁营群体生活,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从功能上看,这种行为称为______行为。
            • 5.

              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四只(A、B、C、D)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如图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刚出生小鼠即可吸吮乳汁或吃食物,从获得途径看,该行为属于_____性行为。

              (2)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_____,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_____(填“强化”或“弱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_____环境的能力。

              (3)四只小鼠经过5次训练后找到食物的时间_____(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此类行为存在个体差异。若将这四只小鼠放入自然环境,请推测小鼠_____(填小鼠编号)获取食物能力可能最强,理由是_______

              (4)为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可用多只小鼠做实验,计算_____,分别得到1月龄和2月龄小鼠走迷宫所需时间(如图所示),该结果可以用来比较1月龄小鼠和2月龄小鼠走迷宫寻找食物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2月龄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比1月龄小鼠_____(填“多”或“少”),对此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