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将吃剩的鱼肋骨带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1)取一根鱼肋骨,放在10%的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发现骨的周围有气泡产生,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因为盐酸与骨中的 ______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反应产生气体。
              (2)半小时后他们发现鱼肋骨变软变透明了,用清水漂洗后发现能打结,他们分析:盐酸浸泡后,剩下了 ______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成分,这一成分使骨具 ______ 的特性。
              (3)再取另一根鱼肋骨,将其放在酒精灯煅烧,发现鱼肋骨能燃烧,最后剩下了白色的灰烬,老师帮他们分析:这是因为 ______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能燃烧,剩下的白色灰烬是骨中的 ______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 2.
              在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中,迷宫中设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左转也可右转.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会被奖励一些食物.实验统计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小鼠在动物分类中的地位是脊索动物门 ______ 纲.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 ______ 行为.
              (3)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 ______ 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之前已建立的 ______ 反射会随之消退.
            • 3.

              (1)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根据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

              ②打断“鹅颈瓶”后,瓶内的肉汤腐败了,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他认为肉汤腐败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

              ③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__________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④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定位是作为生物部分的___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2)百花盛开的春天,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蜜蜂飞向花朵,跟花的颜色有关"这一猜想,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两组纸花,分别沾上蜂蜜挂在树枝上;记录在单位时间内,飞向大小不同和颜色不同的纸花的蜜蜂数。

              ①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吸引蜜蜂飞向花朵的因素,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蜜蜂飞向花朵采蜜的行为属于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所决定。

            • 4.

              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某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和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吗?”训练蚯蚓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以下是训练小白鼠走迷宫的实验设计方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人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迷宫示意图和实验数据表如上。请分析回答: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43秒

              2分25秒

              (1)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自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2)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蚯蚓和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_____。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这种差异主要由________决定。

              (3)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________,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4)针对该实验的实验设计,以小白鼠为实验变量,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________?

            • 5.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将相关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 骨的煅烧

                   ①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观察到鱼骨先变黑,再变红,最后变成灰白色。

                   ②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骨碎裂。

                   ③实验结论:骨中含有         ,它使骨具有         

              (2)骨的脱钙

               ①将一根鱼肋骨放入盛有10%的盐酸的试管中,观察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产生。

               ②15分钟后,用镊子取出鱼肋骨并用清水漂洗,观察骨是否变软。

               ③实验结论:骨中含有        ,它使骨具有         的特点。

            • 6.

              探究实验:蚕宝宝吐出的丝线能织成各式丝绸服装。人类拥有这种珍 贵的丝绸至少已有4 000年了。请你养几只蚕,探究它们的取食行为。

                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1)作出假设:__________

                (2)制定计划:实验用的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化的大小蚕进行实验。

                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序号),你的理由是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4)设计实验:请你选择出( )组作为实验的材料。

                  A.桑叶和白菜叶    B.菠菜叶和油菜叶

                (5)每一组蚕的数量,你认为应该选择( B )。

                  A.一只    B.十只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施计划:(略)

                (7)得出结论:如果你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蚕吃桑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8)表达交流总结

            • 7.

              (5分)某校科学小组准备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其实验记录如下。请根据已学知识作答:

              (1)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计划:①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     

              A.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     

              B.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孵化出小蚕后进行实验.

                 ②请你选择出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     

              A.桑叶和白菜叶B.菠菜叶和油菜叶

              (4)每一组蚕的数量为         (填序号)。① 用1只蚕 ② 用10只蚕

              你的理由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