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被青霉菌污染后不能生长,没被污染的地方却长满了葡萄球菌。于是他猜测青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某种物质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步骤一:将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

              步骤二:制作相同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上葡萄球。

              步骤三:1号培养基接种青霉菌,2号培养基不接种。

              恒温一段时间后观察。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葡萄球菌属于________(选填“细菌”或“真菌”)。

              (2)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

              (3)青霉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有性生殖 D.出芽生殖

            • 2.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学生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试验:



              (1)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同学的设计更合理,因为他设置了_____实验。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其目的是可以排除________的干扰

              (3)当实验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因此,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应做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培养基表面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培养基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培养基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在圆形区域内滴加抗生素X

              40℃

              培养基表面浑浊

              5

              接种细菌,并在圆形区域内滴加抗生素Y

              40℃

               

              圆形区域内培养基表面清晰。其余浑浊

              (1)该实验分别探究了_________和_________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2)培养基1、4、5中观察到浑浊现象的原因是该种细菌经过________形成了肉眼可见的_________。

              (3)如果该种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将培养基2和3移至40℃环境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培养基表面_________。

              (4)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_________进行治疗。

              (5)该细菌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A所指的结构是_________集中的区域,细菌没有成形的,因此细菌属于________。细菌没有_________,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大多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图中字母D所示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通常与细菌的_________有关。

            • 4.

              针对" 未洗的手是否存在大量的细菌和真菌? 洗手能否减少手 上的细菌和真菌?" 两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 答:

              培养皿

              A

              B

              C

               

               

              实验

              步骤

              将装有牛羊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用元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

              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元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

              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不作

              处理

              将 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

                

              (1) 在步骤 1 中,将装有牛羊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步骤 2 中,为什么用元菌棉棒取样?  答: __________________。   用 元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了使实验严谨,结果可靠,还应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由 A和 B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将 A和 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那么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6) A培养皿出现的菌落中,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比较大、呈绒毛状、表面颜色为黄色的是_____________的菌落,黄色是___________的颜 色,一个菌落是由 1 个细菌或真菌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 5. 该细菌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A所指的结构是_________集中的区域,细菌没有成形的,因此细菌属于_______。细菌没有_________,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大多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图中字母D所示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通常与细菌的_________有关。


            • 6.

              抗生素能有效地杀死细菌,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此,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青霉素杀菌作用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如下:

              ①实验步骤:把几滴土壤细菌培养液加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然后把一些小圆纸片浸

              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中,再放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表面,另外两片浸了无菌水的圆纸片也放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表面(如图),把培养皿盖上盖,放在37℃的恒温箱内一天。

              ②实验现象,一天后取出培养皿,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把几滴土壤细菌培养液加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这个步骤是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将培养皿放在37℃的恒温箱内一天,温度设定在37℃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浸有无菌水的两个圆纸片周围没有出现清晰区,它们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都出现没有细菌菌落的清晰区,而且青霉素浓度越高,清晰区就越大。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物质,青霉菌与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小华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盆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华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回答:

              (1)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酵母菌与细菌的细胞相比,其结构的最主要区别是                 。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           

              (2)分析上面的过程,小华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你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她在一杯温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粉, 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小华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为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生物兴趣小组将等量的酵母菌分别接种到无菌水、5%葡萄糖溶液、马铃薯培养液和加入5%葡萄糖的马铃薯培养液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取样计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取样前,应将培养液         ,以避免样品不均匀对计数产生影响。在马铃薯培养液、5%葡萄糖溶液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无明显增长,其原因是         不足。

              (2)由于培养初期酵母菌繁殖速度快,因此0—24小时间的取样间隔______。加入5%葡萄糖的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在_______小时到_______小时之间,酵母菌数量增长最快。

              (3)取培养初期的加入5%葡萄糖的马铃薯培养液50mL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你认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_______。如何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酵母菌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细菌相比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华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盆放入温水锅中。将面团放在温暖地方,蒸出的馒头松软,是因为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小明设计了一个细菌培养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步骤一:取三个装有等量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分别标记为甲、乙、丙号。将三个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至常温。
              步骤二: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甲培养基上涂抹一下;洗手后用另一支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乙培养基上涂抹一下;丙培养基不涂抹。加盖封好后,放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处理如图)。

              (1) 根据实验过程,你认为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

              (2)丙培养皿的作用是 ,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须经 处理。

              (3)棉棒在培养基上涂抹,相当于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4)预期几天后,三个培养皿中细菌菌落最多的是 。小明观察细菌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___________________。

              (5)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的结构中没有

              (6)青霉素对动物细胞和人体细胞没有杀伤能力,但却有杀灭细菌细胞的作用,请你联系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来推测,可能是因为青霉素对细菌细胞结构 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 10.

              幽门螺杆菌是生存于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各区域内的螺旋形细菌。人体的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呈强酸性(pH约为1.5-3.5),具有强腐蚀性。这样的强酸对胃内表面的细胞也有很大的伤害,然而,胃内表面黏膜层中的黏液细胞可以分泌出一种黏液,使其表面始终保持弱酸性(pH约为6-7),从而保证胃不会被腐蚀。幽门螺杆菌可以钻透黏液,附着生活在靠近胃黏膜层相对中性的环境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幽门螺杆菌的外部形态,它属于_______菌。

              (2)幽门螺杆菌进入胃以后,借助自身的_______运动到胃壁的_______表面,以_______(选填“腐生”、“寄生”或“共生”)的方式生活。

              (3)小然同学设计了体外培养幽门螺杆菌的方案,步骤如下:

              A.配制培养基;

              B. 用盐酸溶液将培养基的pH值调至2,使其呈强酸性;

              C. 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并灭菌;

              D. 待培养基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幽门螺杆菌;

              E. 将培养皿放在密封罐内,向罐内充入混合气体(其中氧气5%,二氧化碳10%);

              F. 将培养装置放在恒温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

              ①他的方案中,_______项是错误的,应更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项是培养幽门螺杆菌所必需的,其气体含量与空气(氧气21%,二氧化碳0.03%)不同,请你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为了寻找患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人对慢性胃炎发病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年龄(岁)

              慢性胃炎

              发病率(%)

              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

              0-9

              5

              2

              18-25

              15

              18

              26-35

              29

              30

              36-45

              38

              46

              46-55

              49

              59

              >55

              63

              55

              ① 记录表中“慢性胃炎发病率”数据已通过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在右侧,请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应数据,也用折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直接在上图中画出,并标注图例。)

              ② 比较两条数据线,你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