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两种类型,自其1900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计了它们近几十年来两种翅形的数量变化(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达尔文提出的 ______ 学说,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______ .
              (2)该实例说明适合在该海岛上生存的有利变异是 ______ (残翅/正常翅).
            • 2.
              现在大部分马体格高大,奔跑如飞.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与现代马相似的动物的前肢骨骼化石,同时也已确定化石中的动物生存的大致时期(如下表所示),他们认为这些动物是现代马的祖先.
              动物名称 始马 中马 草原古马 真马(现代马)
              生存的时期 5500到5000万年前 3900到3100万年前 1900到1100万年前 200万年前到现在
              前肢的骨骼(各图与其实物比例相同)
              (1)分析表格中的各图与其实物比例说明现代马是由始马,经过中马、草原古马逐渐演化而来的理由是什么?
              (2)科学家在研究马进化的过程中,采用了比较化石的方法.你知道科学家还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生物的进化吗?
              (3)下列关于进化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眼见为实,只有我们亲眼看到物种的演变过程才能相信进化论
              B.进化论是针对动物和植物的,不适用于人类
              C.进化论是建立在广泛证据上的科学理论
              D.进化论是已经通过科学家验证的理论.
            • 3.
              如图所示为人工培育金鱼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D1与D2的共同祖先是 ______ ;D1与 ______ 的亲缘关系最近.
              (2)基于生物学的 ______ 现象,培育出B1、B2、B3、B4等金鱼品种.从A到D表示 ______ 的过程.
              (3)这个过程与长颈鹿进化过程的不同点是:长颈鹿的进化是 ______ 的结果.
            • 4.
              目前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寨卡病毒的持续性传播,此病毒是由蚊子叮咬而感染的人体,造成新生儿小头症和脑发育缺乏病.世界卫生组织就此宣布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1)寨卡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 ______ ,这种物质与病毒结合,促进吞噬细胞清除病毒后,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叫 ______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给人接种寨卡病毒疫苗,是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项措施? ______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3)病毒往往会增强耐药性变异,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超级耐药病毒”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 ______ 学说来解释.
              (4)蚊子叮咬人体常因瘙痒抓挠发生感染,严重可引起发烧,这是进行血液检查,会发现血细胞中的 ______ 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5)人们常用蚊香驱蚊,蚊香燃烧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首先损害人体的 ______ 系统.然后通过肺泡进而损害 ______ 系统,因此应尽量少用蚊香.
            • 5.
              在地中海浅水区以及西非的大西洋沿岸,生活着一种水螅,这种水螅形成类似珊瑚一样的聚群体,海蛞蝓生活在其中,并以水螅为食.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水螅和珊瑚虫的身体呈辐射对称,属于 ______ 动物.海蛞蝓和扇贝结构相似,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______ 动物.
              (2)研究人员对海蛞蝓的捕食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将海蛞蝓按照饥饿程度分为三组(I:进食后0~4小时;II:进食后6~8小时;III:进食后24小时以上),分别检测这三组海蛞蝓选择捕食未进食和已进食水螅的频率.
              由图可知,海蛞蝓更倾向于捕食 ______ ,随着海蛞蝓饥饿程度的增加,其 ______ .
              (3)海蛞蝓的这种捕食选择行为,提高了捕食效率,可以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 ______ .海蛞蝓的这种捕食选择行为是长期 ______ 的结果.
            • 6.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目前世界已知的螳螂约有2000多种,中国已知约147种。
              北京市常见的螳螂主要是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见图1),中华大刀螳形窄长,形状和颜色类似狗尾草的叶片;广斧螳则体型较宽,形状和颜色类似柳树叶。中华大刀螳主要在草丛和矮灌丛中捕食螳虫等昆虫;而广斧螳则主要在乔木上活动,捕食树上的蝉和毛虫等。它们依靠体色和体形称为一流的伏击手;当发现猎物时,慢慢地接近猎物,然后竖起上半身,抬起镰刀似的前足(图2),耐心地静待,等到猎物接近了,先作瞄准,然后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足”到擒来。
              到了秋季,这两种螳螂都会在灌丛中产卵,卵块外面都具有其保护作用的卵稍,中华大刀螳在灌丛中下部产卵,卵稍厚且蓬松柔软,可以抵御严寒和蝽的刺吸,但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广斧螳在灌丛的枝条顶端产卵,卵稍薄且硬实,可以抵御鸟类捕食,但耐寒能力有限。容易被蝽吸食,有趣的是,两种螳螂的若虫在春季孵化后,先无食欲,而是处于一种“暴走”状态,到处奔跑几个小时后,才可使取食食物,这种行为避免了兄弟姐们间争夺食物,提高了存活率。
              此外,螳螂为肉食性动物,在农林区可以捕食多种害虫,对农林害虫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1)文章中对螳螂种类的简要介绍,体现了生物的 ______ 多样性。
              (2)如图1,图2所示,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都有外脊髓,身体和足 ______ ,这是节肢动物的典型特征,两种螳螂在颜色和基本形状上都与自己的生存环境高度一致,这体现了生物能 ______ 环境。这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______ 的结果。
              (3)螳螂的生殖发育需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 ______ 变态发育。从卵稍特点上看, ______ 的卵稍厚且蓬松柔软,其生活的环境中可能有大量 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A猎食性蝽B.食虫鸟类)
              (4)螳螂若虫卵化石,具有先“暴走”再取食的行为,这是在产生的众多 ______ 类型的基础上,淘汰不利类型而保留下来的有利类型,并将此性状 ______ 给后代的结果。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大象(象)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非洲象属和象属。非洲象属有两种,普通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象属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大象是地球上延续了5000多万年的物种,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现在已经发现的大象化石有400余种,但如今大象却濒临绝灭。
              (1)大象是一种群居生物,母象指挥者整个群体的行动,这表明象群中存在着 ______ 行为;大象的鼻子能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具有 ______ 的作用。
              (2)化石是研究大象 ______ 的重要证据,我们可根据大象化石来推测古代不同种类的大象在地球上 ______ 。
              (3)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按照 ______ 的进化理论,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起到了选择作用。
              (4)现有资料还证实,大象从吃树叶转变为吃草大约发生在800万年前,然而其更长、更坚硬的臼齿直到之后的300万年才最终稳定出现,这表明生物的进化是 ______ 。
              (5)目前,大象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野生动物之一,你认为导致大象濒危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 。
            • 8.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农田中杂草是影响的玉米平生活的 ______ 因素,生活在农田中的蝗虫体色一般为绿色,有利于躲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 ______ 。
              (2)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表示出的成分是 ______ 和 ______ 。
              (3)该生态系统中有 ______ 条食物链,蛇占有 ______ 个营养级。
              (4)在食物链“玉米→老鼠→蛇”中,若蛇的体重增加50克,则至少消耗 ______ 克玉米。
              (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 ______ 的作用非常关键。为了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______ ,因此,必须不断的除草、治虫,以增加农作物产量。
              (6)该农田由于长时间大量施用农药而导致玉米螟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这主要是由于农药对害虫 ______ 的结果,该生态系统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______ 。科学家研究发现,某种植物能够产生一种杀死玉米螟的物质,并且分离出了控制该物质合成的基因(D),你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玉米的方案是:将基因D在体外巧妙地进行 ______ ,然后转入玉米体内,使玉米含有抗虫基因,表现出 ______ 。
            • 9.
              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全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__。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_____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是______,短颈的变异是______。
              (3)图③说明______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______的个体被淘汰掉。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______改变而引起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适应者______,不适应被______,这就是达尔文提出的______。
            • 10.
              短稳杆菌悬浮剂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新型微生物杀虫剂,对人、畜、禽等生物较安全。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茶园主要害虫之一)的防控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法,以氯氰菊酯(农业杀虫剂)为对照,对福建某地茶园的茶尺蠖进行了药效试验。
              如表是短稳杆菌悬浮剂和氯氰菊酯使用的不同天数对茶尺蠖致死率(%)的效果对比:

              类别
              时间        用药量
              短稳杆菌悬浮剂 氯氰菊酯
              833.3毫升/公顷 1071.4毫升/公顷 1500毫升/公顷 900毫升/公顷
              3天 87.65% 100% 100% 49.37%
              7天 93.93% 100% 100% 60.21%
              21天 100% 100% 100% 73.39%
              (1)茶尺蠖的天敌有蜘蛛和食虫鸟等,请写出一条有关茶尺蠖的食物链 ______ 。
              (2)短稳杆菌的营养方式为 ______ ,异养生殖方式是 ______ 。它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 ______ 。
              (3)由上表实验数据可知,短稳杆菌悬浮剂与氯氰菊酯相比较, ______ 的防治效果更好。请写出一条生物防治的优点: ______ 。
              (4)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都要在茶尺蠖幼虫孵化的相同时期用药,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该实验变量是 ______ 。
              (5)通过对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使用不同天数的药效分析,可知用药效果与用药量的关系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