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如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水+葡萄糖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______ (填装置序号);可作为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是一组对照实验是 ______ (填装置序号).
              (2)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 .
              (3)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 ______ ,所以常用来酿酒或制作馒头.
              (4)研究发现,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繁殖和生长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逐代减少.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和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请分析线粒体数量增加,使酵母菌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加快的原因是 ______ .
            • 2.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多长时间?制作的最适温度是多少?生物兴趣小组决定一探究竟。
              (1)制作酸奶需要 ______ 菌。这种微生物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 ______ 。
              (2)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材料必须 ______ 。
              (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后,得到如表结果。
              (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制作酸奶以 ______ 小时为宜,最佳温度为 ______ ℃左右。
            • 3.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小时 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 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 呈蛋花状态,微酸
              8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______ ,此生物之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因为细胞结构中没有 ______ .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______ .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______ 步骤.
              (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 ______ .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6)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______ 小时为宜.
            • 4.
              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 ______ .
              (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 ______ .
              (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 .某同学做实验时未冷却就加入酸奶,他能成功制成酸奶吗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4)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 ______ .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 ______ .
              (5)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 ______ 条件下进行.
            • 5.
              下面是家庭酿酒的操作过程:
              先将糯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曲,与米饭混匀后置于清洁的容器内,在中间挖一个洞,并且将酿酒的器皿加盖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酿酒过程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1)先将米煮熟的目的是 ______ .
              (2)往冷却的糯米饭里加入一定量的酒曲,这是菌类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______ .酒曲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
              (3)天气寒冷时,需要保温的目的是: ______ .
              (4)在酿酒的过程中,需将器皿加盖密封,是为了给酵母菌提供 ______ 环境,利于酵母菌产生 ______ .同时防止其他杂菌进入引起原料变质.
              (5)酿好的甜酒表面会有一层泡沫,原因是酵母菌将糯米中的部分糖分分解,产生了 ______ 气体.
            • 6.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果果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柱形图所示: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小时 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 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 呈蛋花状态,微酸
              8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______ ,它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______ .
              (3)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 ______ .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5)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______ 小时为宜.
            • 7.

              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制作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 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 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 8%

              0.5

              2.0

              1.8

              1.6

              1.5

              1.2

              (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为使制作的泡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发酵,并使用盐水浓度_________的盐水.

              (2)制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这一步骤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菌落步骤中的____________;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在25℃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通过_________方式快速繁殖,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