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类对生物技术的使用历史悠久,生物技术对人类的生活影响深远。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足迹追寻生物技术的过去,并展望生物技术的未来。

              (1)考古证明,早在4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己经开始使用发酵技术。至今,我们仍然利用酒曲发酵酿酒,用霉菌发酵制酱。请你再举例说出一种与我们的饮食有关的发酵技术______。
              (2)遗传育种是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它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生物技术。我国现代育种工作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享誉世界的遗传育种成果是______。
              (3)20世纪以来,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下面的图一、图二所表示的现代生物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图三中的动物,基因经过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其乳房能够产出含有特定药品的乳汁的原因包括______。
              A.各种生物的DNA在组成方式上是相同的
              B.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也是相通的
              C.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同样可以
              (4)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进入百姓生活,为食品、医疗等带来了福音,并将继续造福于人类,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中包括______。
              A.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人类的健康
              B.克隆人可能对人类现有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形成冲击
              C.如果应用于战争,将会带来可怕的灾难
            • 2.
              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叫 ______ ,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都不能独立生活的现象叫 ______ .
            • 3.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末起,世界环境的变化正在悄然间影响着人类的生养能力。据世界卫生组织近期评估,全球每7对夫妇中,约有1对夫妇存在生殖障碍。我国近期调查显示,国内不孕症患者占已婚夫妇人数的10%左右,比1984年调查的4.8%增加一倍多。
                     是何原因导致人们的生养力逐年降低?究其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20世纪后期起,全球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大气中有毒有害的化学气体含量高居不下,日常生活中的化妆产品中包含的邻苯二甲酸盐危害着青年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同时,经济社会压力逐渐加 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上的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类的内分泌功能和生殖能力,使精液和精子质量普遍下降,女性排卵功能障碍发病率逐年上升,输卵管性不孕症发病率明显上升。至此,生一个宝宝,对于21世纪的新婚夫妇来说成为越来越难的一个问题。
                     出现问题的下一个阶段就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正因如此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孕育而生,其中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技术。
                     子宫腔内人工授精是一项最常用的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成功率在 8%-22%.适用人群包括男方性功能障碍、轻度少精、弱精,女方多囊卵巢综合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不孕症人群。对于女性不孕患者来说,凡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即有可能通过子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正常怀孕。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联用多种激素类药物诱发女性排卵。随即,及时获取夫方精液,去除精液中的白细胞和细菌、富集大量形态正常的活动精子。用一次性注射器将0.5-lml经过富集处理的精子混悬液缓缓注入子宫腔。随后就需要我们耐心祈祷进入子宫腔的精子可以顺利地游动到输卵管与卵子受精。一般在施以人工授精后第14天,检查胚胎是否着床,如果失败则需要从头来过。
                     对于女方双侧输卵管梗阻、男方重度少精、弱精症患者来说,子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成功率远远不及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联用技术。其过程大致为:先联用药物诱发女性排卵。待女性进入排卵期后,以取卵针穿刺卵巢,吸取卵子多枚。女方取卵的同时男方穿刺[1] ______ 或附睾取精、富集大量形态正常的活动精子。将收集到的精子和卵子同时置于体外培养基中,以期其完成自然结合。 受精后数日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根据母亲年龄、生理状态,通常以胚胎移植管移植2-3个胚胎进入母体子宫。胚胎移植后,静待14天,[2] ______ ,如果失败则同样需要重新来过。通过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联用技术生养的胎儿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试管婴儿”。
              (1)阅读资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______ 。
              A.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多种助孕技术。
              B.现代世界人口生养能力逐年降低的原因包括生存环境恶化、内分泌功能和生殖能力紊乱等。
              C.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并不能帮助所有不孕不育患者顺利生养宝宝。
              D.“试管婴儿”就是在试管中孕育新生儿的一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2)资料在介绍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时,有两处空缺,以“[1]”和“[2]”表示,阅读资料,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将两处空缺填补完整。
              [1] ______ ;[2] ______ 。
              (3)子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要求女性不孕症患者双侧输卵管至少一侧保持通畅,这时因为: ______ 。同理,可知对于夫方畸形精子症患者来说,其排出体外的精子超过一半存在头、体、尾畸形,精卵结合有障碍,这种情况 ______ (适/不适)用子宫腔人工授精技术。如果采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即女方所使用的精子来自于第三方,并不是怀孕女性的丈夫,这样出生的孩子与家长双方中的 ______ (爸爸/妈妈)不是直系血亲。
            • 4.

              被世人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荣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称赞他“帮助全球10%的夫妇免受无法生育的困扰”。

              (1)“试管婴儿”的生命始于一个细胞__________,其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子宫/试管)。

              (2)胎儿通过___________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 5.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血液是一种宝贵资源。但由于血源匾乏、运输和保存等困难,迫使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有效的血液代用品——人造血液。

              1966年,美国医学博士Clark在进行实验时,由于一时疏忽,一只老鼠意外地掉进了盛有氟碳化合物溶液的容器中,3小时后Clark才察觉这个不速之客,将其捞出,结果本应淹死的老鼠仍还活着。这是什么缘故呢?经过研究,Clark发现氟碳溶液含氧量极高,是水的20倍,比血液含氧量高2倍多。Clark意识到氟碳溶液可能是人造血液的理想材料。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从一只麻醉老鼠身上抽去了90%的血液,代之以一种白色氟碳乳液,麻醉老鼠不仅苏醒且存活了8小时。

              1978年日本医生内藤良一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碳乳液。在经大量动物实验后,给自己身上注入了50 mL,结果没有不良反应。这是人造血液成功运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创举。1979年,我国也研制成这种氟碳人造血。

              1979年日本医科大学将人造血液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从此人造血液被医学界正式认可。人造血液不受血型限制,且易于运输,无毒无菌。但一般人造血液只有运输氧的单一功能,尚无代替“全血”功能的代用品。

              依据血红蛋白的特性,科学家也在思考可否将血红蛋白直接注入人体发挥作用。但在早期实验中,将游离的血红蛋白注入患者体内,游离的血红蛋白会发生降解且降解速度很快,导致肾脏严重损伤,并且产生自由基,破坏心脏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必须对其进行改良后才能注入体内。目前,经化学修饰后的血红蛋白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血液的功能包括                

              (2)掉入盛有氟碳化合物溶液容器中的老鼠没有被淹死的原因是                 

              (3)从人造血液的功能看,它实质是人血组成中的        的代用品。

              (4)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但游离血红蛋白不能直接注入人体,原因是注入体内后             

              (5)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在经大量动物实验后,给自己身上注入了50 mL氟碳乳液,对此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 6.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主要包括                

            • 7.

              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人民币。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漠化等工作。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退耕还林还革、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_。

              (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抄尘暴,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的工作。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为:一是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生物工程的手段,形成抗虫品种,三是适当引进害虫的________等方法。

            • 8.

              2016年11月11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为网友们报道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种菜试验。

              天宫二号上选择栽培的蔬菜是生菜。生菜是常见的食材,在地面上的种植技术比较成熟,重要的是生菜从种子长到可食用植株需要大约30天时间,这与神州11号飞船本次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很相近。

              航天员们就像是太空的“农民”,每天至少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给幼苗灯光照射,用注射器往栽培基质中推入空气,检测栽培基质的含水率、养分含量等。

              种子发芽后,航天员打开培养箱顶部的灯光,为生菜提供光照。灯光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生菜对红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红光照射下生长得很好;采用绿光是因为它照射到生菜叶上,视觉效果非常好;蓝光则是对植物形态舒展具有较强的作用。生菜进入成长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就开始变绿并快速生长。

              航天员们还要定期给生菜间苗和补水。间苗是把长得相对差一些的生菜连根拔出来,第一次间苗后在每个单元格里保留两棵菜苗,第二次间苗后在每个单元格里只保留一棵菜苗。航天员们发现,间苗后留下的菜苗长得更健壮。太空种生菜使用的栽培基质是蛭石,航天员们用注射器将水注入生菜根部的蛭石中,由于蛭石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会在其中均匀地分布。

              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暂时不让航天员食用。航天员们要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比如检测植物表面的微生物是否超标。只有检测合格后,才会在下次航天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太空栽培的蔬菜。




              (1)生菜被选为中国人首次太空种菜的植物,是因为生菜从种子长到可食用的植株大约需要________天。


              (2)航天员们给栽培基质中注入空气,是为了促进生菜根部细胞的________作用,有利于生菜的生长。


              (3)由于太空是失重环境,将灯光置于培养箱顶部,可确保生菜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在灯光下生长一段时间的生菜叶片呈绿色,是由于细胞中________是绿色的。


              (4)航天员们定期用注射器将水注入生菜根部的蛭石中,水分会通过根、茎中的_______组织运输到叶,作为________作用的原料。


              (5)对于今后太空植物栽培的进一步探索,你认为下面的做法中, 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进行生菜的多轮栽培实验,掌握生菜太空生长的规律

              B.做其他种类植物的栽培实验,探索不同植物的太空栽培技术

              C.为获得可食用的太空植物,探索微生物对太空栽培植物的影响

              D.在无CO2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探索CO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9.

              地衣的前世今生

              在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中,地衣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生物类群。从“植物学之父”林奈,到“地衣之父”埃里克·阿卡里乌斯,一直认为地衣是一种低等植物。那它们真的是植物吗?人类对地衣的认识,经历了一段颇为曲折的历程。

              1868年,瑞士学者西蒙·施文德纳揭示:地衣是一种复合生命体,由子囊菌与微型藻类结伴相生。子囊菌是真菌的一种,我们平时见到的霉菌就属于这一类。施文德纳用精密的显微镜和灵巧的双手,设法分开了地衣中的一对伙伴,并提出“双生假说”。

              随后两位德国学者更详细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地衣中的单细胞藻类,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营养。而真菌则依靠长长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藻类所需,这是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自施文德纳以来150年,生物学家试图在实验室栽培地衣,却徒劳无功。无论如何人为地撮合真菌和藻类,这两个小伙伴始终无法充分再现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结构,看起来似乎有什么东西被忽略了。

              2011年起,德国地衣专家斯普利比尔和麦卡琴,尝试使用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对地衣进行研究。截止到2016年,这个科研团队收集了45000份地衣样本,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对这些地衣样本中的遗传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基因。担子菌也是真菌的一种,平时见到的各种蘑菇大多都属于担子菌。

              斯普利比尔等研究者借助显微影像学观察到,地衣看上去像是一根油条,一层紧实的外壳包裹着绵软的内芯。藻类嵌在那层厚厚的外壳上,子囊菌的菌丝向内部分支,构筑成海绵状的内芯。那么担子菌在哪里呢?斯普利比尔最终通过给三种生物成分标记上不同的荧光分子,让三者分别呈现出红色,绿色和蓝色,这才让这种三位一体的生命形态得以显现出来。原来担子菌在外壳的最外层,就在另外两个伙伴周围。

              “这个发现打破了双生范式,”牛津大学的萨拉•沃特金森说道,“教科书上关于地衣的定义怕是要改写了。”但沃特金森指出,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团队荟萃了博物学、基因组学、显微影像学等各路专家,这与他们一直以来研究的“共生”可谓交相辉映——研究者们合作研究自然界最亲密的合作关系。


              (1)最新研究表明,地衣是由                                       三种生物构成的特殊生命体。

              (2)在这个特殊生命体中,藻类细胞含有             ,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整个生命体提供有机营养。子囊菌主要负责吸收水和无机盐,在被子植物中执行这种功能的器官是             

              (3)斯普利比尔的研究团队,借助显微影像学呈现出地衣的________,并结合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地衣中第三种生物的存在。

              (4)科学家在探索地衣的组成上不断有新的突破,给你的启示是             

            • 10.

              科谱阅读理解。

                 2016年11月11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为网友们报道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种菜实验。

                 

               


              天宫二号上选择栽培的蔬菜是生菜,生菜是常见的食材,在地面上的种植技术也比较成熟,重要的是生菜从种子长到可食用植株需要大约30天时间,这与神州十一号飞船本次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很相近。

                 航天员们就像是太空的“农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给幼苗灯光照射以及用注射器往栽培基质推入空气,检测栽培基质的含水率、养分含量。

               种子发芽后,航天员打开培养箱顶部的灯光,为生菜提供光照。灯光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生菜对红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红光照射下生长得很好,采用绿光是因为它照射到生菜叶上,视觉效果非常好,蓝光则是对植物形态舒展具有较强作用。生菜进入成长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就开始变绿并生长。

                 航天员们还要定期给生菜间苗和补水。间苗是把长得相对差一些的生菜连根拔出来,第一次间苗后在每个单元格里保留两棵菜苗,第二次间苗后在每个单元格里只保留一棵菜苗。航天员们发现,间苗后留下的菜苗长得更健壮。太空种生菜使用的栽培基质是蛭石,航天员们用注射器将水注入生菜根部的蛭石中,由于蛭石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会在其中均匀地分布。

                 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的蔬菜,暂时不让航天员食用。航天员们要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比如检测植物表面的微生物是否超标。只有检测合格后,才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栽培的蔬菜。

              请回答问题:

              (1)    生菜被选为中国人首次太空种菜的植物,是因为生菜从种子长到可食用植株大约需要______天。

              (2)    航天员们给栽培基质中注入空气,是为了促进生菜根部细胞的____________作用,有利于生菜的生长。

              (3)    由于太空是失重环境,将灯光置于培养箱顶部,可确保生菜的生长方向是______。在灯光下生长一段时间的生菜叶片呈绿色,是由于细胞中____________是绿色的。

              (4)    航天员们定期用注射器将水注入生菜根部的蛭石中,水分会通过根、茎中的____________组织运输到叶,作为____________作用的原料。

              (5)    对于中国人今后太空植物栽培的进一步探索,你认为下面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进行生菜的多轮栽培实验,探索植物在太空的生长规律

              B.做其他种类植物的栽培实验,探索不同植物的太空栽培技术

              C.为获得可食用的太空植物,探索微生物对栽培植物的影响

              D.在无CO2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探索植物的太空栽培技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