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为______。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______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免疫,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3)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______(能或不能)存活。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__。

            • 2.

              为探究艾滋病的流行情况,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换水”游戏。20位同学各持一个盛有无色无味液体的纸杯(其中一杯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余是清水,但同学们事先不知道),在课室里自由走动,与自己遇到的每个人碰杯,并交换一点杯中的液体.一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然后往每人的杯中都滴进酚酞试剂(这种试剂遇到极微量的氢氧化钠就会显出鲜艳的紫红色)。大家惊讶地发现,大多数人的杯子中都出现了紫红色!请据情形回答问题:


              (1)学习小组通过“换水”游戏,完成了探究传染病流行过程,这是________实验。


              (2)游戏的各环节与艾滋病传染的基本环节对应起来:携带氢氧化钠溶液杯子的同学相当于______________,“换水”过程相当于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说自己前段时间打了乙肝疫苗,并查出已经产生了抗体。该同学对艾滋病的预防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实验说明艾滋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邀请你作为预防艾滋病志愿者协会的宣传大使,你会给人们提出什么意见或建议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I: 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沾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同学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棒蘸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第二步:甲再次与乙握手后,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 ℃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________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

              (2)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本实验时用酵母菌代替致病微生物来验证这一结论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酵母菌培养基的目的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将大拇指在培养基上按三下,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________步骤。

              II. 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和9月份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不同光照条件下平均结茧情况统计表(单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

              明亮而不均匀

              明亮而均匀

              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薄头茧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__________发育。蚕的“作茧自缚”从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_____行为。

              (2)该实验中,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温度、湿度等条件应_____。

              (3)从表中分析,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你认为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_____期。 

            • 4. 为了探究免疫的产生,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试验。
              步骤一:取8只小白鼠做实验,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步骤二:甲组的小白鼠取活的肺炎球菌注入体内。乙组的小白鼠取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注入体内,两周后再取活的肺炎球菌注入体内。
              步骤三:观察实验结果。甲组的小白鼠死亡,乙组的小白鼠存活。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步骤一中,取的8只小白鼠健康状况要一致,为什么?_______。
              (2)乙组试验中小白鼠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死亡,这一现象属于_____免疫。
              (3)乙组小白鼠第一次注射的是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它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_起作用,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________。
              (4)甲组小白鼠在实验中起到得到作用是________。

              (5)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卡介苗,相当于上述实验中_______这一操作,给婴儿接种卡介苗,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___________。

              (6)将流感病毒注入乙组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会不会得病?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 5.

              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到一只鸡的体内,不久,该鸡死亡。

              B实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到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到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________,鸡产生的这种免疫是________免疫。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到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能否存活?___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____。

              (4)A实验中前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5)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________,健康人可称为________。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

              (6)禽流感属于________传染病。

            • 6.

              下图是证明免疫产生的两组实验,请根据图回答:

              (1)B组实验说明鼠体产生了抵抗肺炎球菌的          ,鼠体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是                  。这种免疫的特点是抗体在抗原出生以后才产生,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        (填“A组”或“B组”),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3)A组实验在实验中起                     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