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1)在“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中,我们设置了明亮和阴暗两个环境。你们小组准备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通过对“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探究,你们小组最终得出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列举两点即可)


              (3)下图是巴斯德巧妙设计的鹅颈瓶实验。


              A、B两组实验的变量都是___________ 。B组中煮沸的肉汤几天就腐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4)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蓝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_______。由实验可推测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5)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回顾自己在实验中的要求和表现,你认为在探究科学实验中应具备哪些科学态度?到目前为止,你掌握了哪些实验探究方法?各列举两点即可。

            • 2.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试管

              实验材料

              唾液

              清水

              处理方法

              1

              馒头碎屑

              2mL

              0mL

              搅拌,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取出后冷却,滴加2滴碘液,摇匀

              2

              馒头碎屑

              0mL

              2mL

              搅拌,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取出后冷却,滴加2滴碘液,摇匀

              3

              馒头块

              2mL

              0mL

              不搅拌,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取出后冷却,滴加2滴碘液,摇匀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装置要放入37℃温水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中,将3个试管中的馒头处理成大小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只摸拟了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是____号试管。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对照实验,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观察到1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通过__________作用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⑸这两位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设计,

              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而言,你认为_____组实验设计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的设计也存在不完善之处,请你开动脑筋帮他们完善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南南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其步骤和结果如下:

               

               

              甲烧杯

              乙烧杯

              步骤

              1

              注入清水

              注入清水

              2

              数滴0.1%BTB液

              (蓝色)

              数滴0.1%BTB液

              (蓝色)

              3

              放一条小鱼

              不放小鱼

              结果

              20-30分钟后

              水变黄色

              水仍为蓝色


              (注:BTB液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使用对鱼无害。BTB液遇二氧化碳后由蓝色变黄色)

              (1)  请你帮助南南同学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是一个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实验组是_______。

              (3)  我国多数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的现象严重,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了保护水资源,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

              a.取三个玻璃缸,编号甲、乙、丙,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蝌蚪饲料;

              b.在三个玻璃缸中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少于5只),保持水温22~25℃;

              c.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不做任何处理

              破坏蝌蚪甲状腺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正常发育成青蛙

              停止发育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1)该探究实验中,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的有无。

              (2)实验中每组用5只以上蝌蚪做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_________蝌蚪的生长发育

              (4)食盐加碘、多吃海带和紫菜等海产品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海带、紫菜都是藻类植物,其共同特点是没有______________的分化。

              (5)海洋同一水域不同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影响这些藻类分层分布的主要分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

              (6)青蛙与小麦相比,在结构层次上多了_______这一层次。

            • 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呼吸系统直接进入血液,对健康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城市车流量是否相关,同学们选不同时段,对城市空气进行采样,检测PM2.5的浓度,统计结果如下表(单位μm/m³):

              采样时段

              组别

              清晨

              (车流量

              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

              最大)

              1

              19

              89

              43

              97

              2

              21

              83

              39

              98

              3

              20

              86

              41

              99

              平均值

              20

              86

              41

              98

                请分析回答:

              (1)PM2.5进入肺的“旅程”是:鼻→         →喉→          →支气管→肺

              (2)该探究实验中,         为实验的变量,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3)对三组数据进行求平均值的处理,这是为了          。 

              (4)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车流量越大,PM2.5的浓度越         

              (5)由此,对我们日常出行的启示是:         

            • 6. 图1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显微镜上有10X和40X两个物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我们应该选用哪个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你认为[2]是____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1]是____血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3]是____血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_________

            • 7.

              某实验中学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资料三:5号电池比7号电池较大些。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A~E共5组数据见下表)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

              水的体积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加废电池的

              数量及型号

              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1节5号

              1节5号

              加满江红

              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0克

              30克

              放同样

              小鱼的数目

              1条

              1条

              1条

              1条

              1条

              小鱼存活

              的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

              该小组根据上述有关内容,做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所学,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若某成员选择了A与B进行对照实验,那么,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________?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为探究这同一问题还可以选择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2)B、E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E组的鱼比B组的鱼存活天数多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反思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讨论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 8.

              镉是人体非必需的元素,自从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近年来我国多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

              (1)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2)取若干只体重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3)把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4)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灌胃液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Omg/mL

              lmL

              10只

              0

              B

              0.015mg/mL

              lmL

              10只

              10%

              C

              0.025mg/mL

              lmL

              10只

              20%

              D

              0.035mg/mL

              lmL

              10只

              %

              E

              0.045mg/mL

              lmL

              10只

              40%

              (二)实验分析:

              (1)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各组取10只小鼠而不是1只小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有人用“镉大米”喂鸡。但你通过学习生物学,知道镉通过食物链仍会在生物体内_________,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实验结论: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启示: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