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加冠    若不出户          
              B、故余愚    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请   夫孔子之圣,
              D、慕圣贤之道   曾其所不能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 2.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书具  博闻强          
              B.自是指物作诗立/蒙乃始
              C.之为众人  获有所闻        
              D.余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对于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极力写方仲永之聪慧,目的是为写“伤”作铺垫,更增添“伤”的程度。
              B.仲永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得成就。
              C.文中“受之人”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天”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D.“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的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 3.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与《桓荣勤学不倦》
              (甲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饥厄:穷困。④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往事耳                 ②为博士    
              (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涉猎,见往事耳         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B、鲁肃过寻阳                为太常
               C、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         可汗问所
               D、辞军中多务                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对镜帖花黄
              C.得为众人而已耶                   D.治经为博士邪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吕蒙在“孙权劝学”之前是一个没有什么学识的人。
              B、(甲文)通过鲁肃的赞学直接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以及吕蒙学习后惊人的才华。
              C、《孙权劝学》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从中刻画人物性格。
              D、(乙文)桓荣面对别人的嗤笑“笑而不应”,是因为桓荣心胸宽广更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译文:    
              (6)《孙权劝学》中的孙权、吕蒙和鲁肃,你更欣赏哪个?请谈谈你的理由。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文】湖心亭看雪
              作者:张岱 (明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文】自为墓志铭(节选)
              张岱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1)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止,停
              B、是金陵人,客:客居
              C、古董,好花鸟好:美好的
              D、下船及:到,等到
              (2)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定矣湖中焉得有此人
              B、湖中人鸟声俱空谷传响,哀转久
              C、破床碎(嫦娥)跃登上,已复为箸  
              D、拉同饮闻之也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所存者,……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4)《湖心亭看雪》中含蓄地表达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结合【乙文】的内容谈谈你对该主旨的理解。
            • 5.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乙】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1)解释下列句中点的词语。
              ①碎裂奏牍     
              用其人    
              ③自当有史官    
              ④上既惧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尚急于弹雀日始出时去人近
              B.跪拾之以归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C.太祖其所奏常事耳
              D.赐金帛慰劳亦荆吴形胜最也
              (3)翻译下列各句。
              ①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以归。
              ②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③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4)【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里中猿则叫无绝
              B、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富阳至桐庐
              C、负势竞横柯
              D、哀转久猿则百叫无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 7.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加点词。
              ①世    以钱币乞之    
              ③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彼其受之天也    
              (2)选出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借旁近与之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D.余闻之也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仲永才能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讲了什么道理?
            • 8.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父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③蒙以军中多务    
              ④见往事    
              (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蒙乃始
              B.或钱币乞之蒙辞军中多务
              C.余闻也久大兄何见事晚乎
              D.于舅家往事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甲。乙两文都写了有关学习的故事,方仲永和吕蒙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方仲永:    
              吕蒙:                                                                        
              (5)你从甲、乙两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 9. 阅读《出师表》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各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遂先帝以驱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与朱元思书》)
              B.受任于败军之横无涯(《岳阳楼记》)
              C.至于斟酌损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无兴德之言毒之乎?(《捕蛇者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诸葛亮在出师前除了明确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职责外,还明确了朝臣和后主刘禅的职责,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 10. 课内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别  足肤皲裂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  慕圣贤之道
              C.是人多以书假余  中有足乐者    D.蒙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
              (3)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