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g/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Ⅱ、Ⅲ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_。
              (2)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3)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和______。
            • 2.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 3. 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______(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______(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____(填“倒置”或“正置”)。
              (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______。
              (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______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 4. 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 5.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 6.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着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 ______ 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______ 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 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台成的生物大分子有 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______ 。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______ 。
            • 7.
              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 ______ (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 ______ 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菌落,菌落的含义是 ______ 。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 ______ (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 ______ (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 ______ 。
            • 8.
              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如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 ______ ,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 ______ 灭菌。
              (2)取步骤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 ______ (在25℃、50℃或80℃中选择)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
              (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 ______ 。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
              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
              (4)步骤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 ______ 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 ______ 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 ______ ,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 9.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 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 。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 ______ 。在照射前,适量喷洒 ______ ,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 ______ (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