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图)

              (1)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不易挥发,宜选用 ______ ______ 方法从油料作物中提取.
              (2)筛选产脂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 ______ ,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 ______ 法.
              (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 ______ 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 ______ ,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 ______ 技术使脂肪能够重复使用.
              (4)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应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的 ______ 技术.
            • 2. Ⅰ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流程图为某同学利用酵母菌R获得胡萝卜素的部分流程.
              酵母菌R的筛选→酵母菌R的培养→菌体裂解→离心沉淀→萃取→萃取物→胡萝卜素的鉴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平板划线法能将聚集的菌种逐步    到培养基的表面,从而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平板划线法一般不用于活菌计数的原因是    
              (2)为了探究萃取物是否是胡萝卜素,该同学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萃取物和色素混合液(含4种光合色素)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图1所示),并进行层析,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位置为    (填字母)时,即可说明该萃取物最可能是胡萝卜素.
              (3)酵母菌R能分泌A、B两种酶,下如图2是某课题组关于这两种酶的实验结果:
              ①图中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    
              ②由图可知,若要从酵母菌R种群中筛选出能产生热稳定性高的酶的菌株,应在    的条件下培养.
              ③对A、B两种酶进行分离提纯,若分子量相差较大,最好采用    方法.
            • 3. (2016•运城模拟)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中以    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该物质的单体是    
              (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PH为3条件下的淀粉酶活性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据图的判断依据是    
            • 4.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    
              (2)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12345
              处理温度/℃1525354555
              结果+++棕黄色+++
              ①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    
              ②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     之间.
              (3)该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
              ①为缩短反应时间,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②若改进前反应时间与反应底物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在答题纸上用虚线绘制改进后反应时间与反应底物量的关系曲线.    
            • 5. 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处理培养温度/℃
              SOD活性
              (U•g-1min-1)
              1蒸馏水浇灌257.3
              29.4
              30.5mmol/L水杨酸浇灌510.3
              41.0mmol/L水杨酸浇灌511.6
              51.5mmol/L水杨酸浇灌513.6
              62.0mmol/L水杨酸浇灌58.5
              72.5mmol/L水杨酸浇灌57.9
              83.0mmol/L水杨酸浇灌56.5
              (1)表中①是    ,②是    
              (2)在5℃的环境下,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    (填“增强”或“减弱”).
              (3)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4)通过组别2-8的实验可得出结论①    
                  
                  
              (5)请在图中用柱形图描述第1、2组中水稻幼苗SOD的活性.
                  
            • 6. (2016•盐城校级模拟)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设计:
              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仔细观察各试管内产生气泡的量,并记录.
              ③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A液体.
              ④向l号试管内加入l 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B液体,向3号试管内加入C液体,并振荡试管.
              (1)A液体为    ,加入B液体的量为    
              (2)对实验设计中的步骤重新排序,使之更为合理:    .(填序号)
              (3)预期的实验结果为    
              (4)除了题中所给条件,还需要保持相同且适宜的环境因素有    
            • 7.
              ______ 和 ______ 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细胞个大,多采用 ______ 固定化;酶分子很小,更适合采用 ______ 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