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C.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 2.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3. 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在温度为37℃,pH为7.6条件下(二者均最适),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 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______
              (3)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 ______ (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______
              (4)图2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______
            • 4.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 ______ ,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______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______
              (5)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的赤霉素诱导淀粉酶的合成.其主要机理是 ______
            • 5. 如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B.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6. 下列关于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作饥饿处理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C.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
              D.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 7. 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取A、B、C三支洁净试管,按表中顺序进行操作:
              步骤编号 1 2 3 4 5
              操作步骤 加入2ml淀粉糊 加入2ml蔗糖溶液 加2ml入清水 加入2ml稀释唾液 30℃水浴中 滴入数滴碘液 观察结果
              试管A 30分钟 变蓝
              试管B 30分钟 不变蓝
              试管C 30分钟 不变蓝
              (1)该实验中采用两组对照实验,自变量分别是 ______ ______
              (2)你认为应对该实验步骤 ______ (填编号)进行改进,改进方法为 ______ ,并给予 ______ 条件才能看到颜色变化.改进后,试管C的结果与其它试管比较后,得到的结论是酶具有 ______
            • 8. 下列关于实验条件控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防止水中离子对培养基成分的干扰--用蒸馏水配制
              B.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统汁
              C.除去密闭容器中的CO2--在容器中放置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
              D.排除无关变量中温度的干扰--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放在相同温度环境中
            • 9.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增加
              D.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 10. 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
              C.从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