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夏天,实验老师将萌发的黄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煮熟,冷却一段时间后装入甲瓶,同时将另一份装入乙瓶,并将两瓶密封。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两瓶时,蜡烛都很快熄灭,你觉得导致蜡烛都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时间过长,煮熟的种子开始恢复微弱的呼吸作用
              B.由于萌发的种子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效果对比不明显
              C.黄豆种子的量太少,效果不明显
              D.甲瓶中微生物开始繁殖,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
            • 2.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第②支试管处理中存在一处错误,请将错误之处进行改正: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

              (3)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           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          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 3.

              某同学为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装有同种等量花园土的花盆分别标号为①和②,在两个花盆中播种数量相等、饱满程度和大小相似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另一同学阅读了其设计实验方案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0C
              C.①花盆应在280C,②花盆应在200C
            • 4.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要从生物的形态、生理及习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B.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侧重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C.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侧重找其相同点
              D.只需凭经验进行分类,不必进行细致的比较
            • 5.

              表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1)若1和2为一组,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号试管为实验组。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填试管标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

              (4)淀粉被分解了加碘液不变蓝的是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除口腔外,淀粉的消化还可以在人体的______内进行。

              (5)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的分泌都有关系。

            • 6.

              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馒头是等量的)后放在37度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各滴入2毫升碘液,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三支试管均变为蓝色           
              B.三支试管均不变色
              C.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和丙试管不变色
              D.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变不变色,丙试管浅蓝色
            • 7.

              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同答问题:

              (1)试管l和2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2和3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__________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也要受pH值(酸碱度)的影响。

              (4)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两种脊椎动物的前肢骨和人的上肢骨的比较,它们外形和功能差异很大, 但骨骼基本组成和排列方式相同。

              (1)  据图可以推测这些生物

              A. 可能是有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B.生活环境相同 

              C.胚胎发育早期是相同的         D.具有结构相似的骨骼

              (2)  这一推断来自

              A. 胚胎学B.比较解剖学C.分子生物学D.遗传学

              (3)  写出下面字母所指的人的骨的名称:

              A—(   ) B—(   )

            • 9.

              十七世纪,雷迪对腐肉生蛆的古老看法发生了疑问,他提出了三个假设:

              假设A:腐肉是滋生苍蝇的地方。

              假设B:蛆是由亲代苍蝇产生的,蛆不可能从腐肉中自生。

              假设C:即使通气良好,腐肉也不可能自然产生苍蝇。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雷迪提出的三个假设来看,雷迪提出的问题是:     是由腐肉自然产生的吗?
              (2)雷迪把把各种肉分别放在几个广口瓶中,一部分封盖瓶口,另一部分没有封盖瓶口,结果是封盖瓶口的广口瓶中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蛆和苍蝇,没有封盖瓶口的广口瓶中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蛆和苍蝇.实验验证了假设______(选填“A”或“B”或“C”)。
              (3)雷迪改用纱布包盖广口瓶的瓶口后,既保证通风良好,又能阻止苍蝇飞进广口瓶,结果瓶内没有蛆和苍蝇.人们终于明白腐肉为蛆发育成苍蝇提供______(选填“养料”或“蝇卵”)。
            • 10.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装置

              种子数

              空气

              温度

              实验结果

              A

              30

              充足

              适量

              2

              0粒萌发

              30

              充足

              适量

              20

              28粒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该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