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消毒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人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分别预期方案一,方案二中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气球如何变化?)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________。变量为________。

              (3)实验中加入干酵母的作用是干酵母中的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将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

            • 2.

              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

              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此鸡死亡。

              B实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然后,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据上述实验回答:

              (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        ,鸡产生的这种免疫是________免疫。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是否存活?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相当于上述实验方案中的           。(填A或B)

              (4)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______________,健康人是可称______________,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                    。对鸡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                     

            • 3. 有一次小红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提示:黄豆芽变成“绿”豆芽是因为产生了一种绿色的色素——叶绿素的原因).小红觉得奇怪,她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她们决定把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提出的问题是: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光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______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______下培养,把乙放在黑暗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_,乙中的黄豆芽______。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

            • 4.

              小亮同学想探究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请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微生物是引起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新鲜的澄清的肉汤2份(各20毫升);试管2只、直玻璃管1只、弯玻璃管1只、棉花塞2个(实验器皿均已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酒精灯2个。实验装置如图。将两装置安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并保持沸腾一定时间。将两装置均置于25℃室内。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每天定时观察,记录。


              (4)分析实验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实验记录表如下(肉汤浑浊即发生腐败。)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直玻璃管内肉汤

              澄清

              澄清

              浑浊

              浑浊

              浑浊

              弯玻璃管内肉汤

              澄清

              澄清

              澄清

              澄清

              澄清

              引起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从该探究可以看出,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途径有:设置        实验、             

            • 5.

              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了什么颜色?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 6. 目前雾霾已成为城市标志性难题.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1)“雾霾”主要对人体的 ______ 系统影响严重.
              (2)在雾霾天用鼻呼吸,而不能用口呼吸,原因是 ______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3)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校的同学在城市主干道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 ______ 设置为该实验的变量,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
              (5)某小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请你将表格中“上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图中表示.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的PM2.5的浓度 ______
              (6)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 7.

              今年8月,6名年轻人在长沙洋湖湿地公园游玩时,见野地上长了不少蘑菇,就采摘了一把并在中午做成蘑菇汤一起食用。但吃后仅2个小时,其中的4名年轻人相继出现头晕、口麻、呕吐、腹泻等症状?是否是不知名的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种蘑菇是否有毒。

              (1)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不知名的蘑菇若干、小白鼠饲料、小白鼠10只.

              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鼠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小白鼠10只_________________,放在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饲养。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喂养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白鼠出现中毒症状。

              实验结论:这种不知名的蘑菇能引起人体中毒.

              (4)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

            • 8.

              近期,重金属铬因“毒胶囊”再次引起关注.小宏想知道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他做了如下实验:在装有同样肥沃土壤的A、B两个花盆中,同时移入生长同样健壮的玉米幼苗,A盆正常浇水,B盆浇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含铬溶液.两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该实验重复做三次,现象一致。


              (1)这是一组            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玉米幼苗要求“同时移入”、“同样健壮”,是为了控制                 

              (3)该实验重复做三次,是为了             (选填:减少/增加)偶然性,提高准确性。

              (4)实验结论是:该含铬溶液               (选填:促进/抑制)玉米幼苗正常生长。
            • 9.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来自哪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巧妙的实验解答了这一问题。下图是巴斯德的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巴斯德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巴斯德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

              (5)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乙图中将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 10. 2015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应对雾霾.红色预警期间: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而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间(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变量,而其它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
              (3)根据如表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什么时间) ______ 最大.
              (4)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