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世界洗手日”。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你认为 ______ 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______ 。
              (2)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哪里? ______ 。
              (3)在培养基上按指印的目的是 ______ 。
              (4)培养72小时后,乙同学观察比较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远远多于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基,但此时他尚不能得出科学严谨的结论,其原因是 ______ 。若实验改进后,结果不变,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5)依据这个实验,你认为生活中同学们应该怎样对待“洗手”这件事?请写出你的建议: ______ 。
            • 2.
              在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后,同学们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对话,请分析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丁: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我认为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1)四位同学的对话,可以作为探究问题的是 ______ ,可以作为假设的是 ______ .
              (2)以下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请进行排序: 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培养        B.接种        C.观察        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配制两个完全一样的培养基,标为1号和2号,在1号中用洗过的手指接种,在2号中用 ______ 接种.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个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______ 菌落.
            • 3.
              在学习和生活中,手上会沾有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甲乙两个同学设置了一个实验,利用盛有灭菌的牛肉汁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图所示,请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

              (1)你认为 ______ (填“甲”或“乙”)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______ .
              (2)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______ .
              (3)放在28℃环境中培养是因为此温度有利于细菌的 ______ 和 ______ .
              (4)无菌操作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 ______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5)细菌靠 ______ 进行生殖,所以繁殖速度非常快.
            • 4.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
              实验设计: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2)设计3号的目的是 ______ ,它最适合与 ______ 号实验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______ _。
              (3)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4细菌在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充分时,进行旺盛的 ______ 生殖,在恶劣环境中,细菌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______ ,以度过高温、寒冷、干旱、辐射等不良环境。
            • 5.
              实验中,干馒头没有出现任何象在验中的用是 ______ 。
              请你回下问题:
              出假设:霉菌在潮湿的中生活。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品发霉的现象,同菌的生活环境做了如的探究。
              实验结:潮湿的馒头长出,如图。
              设计实验:两个塑料袋一个馒,一是潮湿的馒头,一个是干馒头。将它放阴暗的境中,过一段时间,看哪组长霉。
              由实验结得的论是:霉菌在 ______ 的环中生活。
            • 6.
              小华是一个爱动脑子的学生,在学习了细菌真菌的相关内容后,他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洗手液是否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他的实验步骤装置图如下,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
                培养皿   甲   乙   丙
                实验步骤 1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 ______ 处理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不作处理
                ③   将甲、乙、丙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预期实验现象
              (1)步骤①中培养基和培养皿在要经过 ______ 处理可以排除实验外其他菌类的干扰。丙培养皿的作用是 ______ 。
              (2)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和洗手液洗过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 ______ ,这个步骤相当于 ______ ,如果要使这个实验更严谨,避免偶然性,还应设置 ______ 。
              (3)如果洗手液真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你预期几天后, ______ 培养皿内的细菌菌落较多,请你谈一谈青少年在生活中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 ______ 。
            • 7.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教室里是否有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设计完成
              材料用具:1号和2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透明胶带、放大镜.
              (1)提出问题:教室里的空气中是否有多种细菌和真菌?
              (2)作出假设:教室的空气里有细菌和真菌.
              (3)制订计划并实施:
              ①1号培养皿的处理方法:打开培养皿,暴露在教室的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2号培养皿不做处理,在实验中起 ______ 作用.
              ②把两个培养皿放在 ______ 的地方.
              (4)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①1号培养皿的现象: ______ .
              ②2号培养皿的现象:无菌落形成.
              ③你的结论是 ______ .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细菌和真菌适合于生活在 ______ 的环境中.
            • 8.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 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
              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 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基上涂抹,盖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二步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排除细菌来自 ______ 。
              (2)在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过程中,第二步的操作过程叫做 ______ 。
              (3)设计3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______ ,理论上该培养皿中 ______ (会或不会出现菌落。
              (4)第三步中,是否应该将1、2、3号培养皿放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 ______ (是或否)。
            • 9.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鹅颈瓶实验”: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 ______ .
              (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 ______ .
              (3)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 ______ 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4)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部分中的 ______ 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 10.
              下面是模拟发现青霉素(抗生素的一种),费莱明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细菌培养基中,偶尔发现青霉菌,在其周围无细菌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Ⅰ.提出问题:略
              Ⅱ.进行实验:把含青霉菌的培养液放入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观察这种培养基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Ⅲ.实验结果:这种培养基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Ⅳ.结论:费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种抑菌物质,分析它的化学结构,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请回答:
              (1)关于这一实验的下列假设,最为恰当的是 ______
              A.青霉菌产生了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吞噬了细菌                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基或者培养液中其他物质引起的,则应设计 ______ 实验,方法是:将 ______ 的培养液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对细菌的影响.
              (3)如果对照实验的结果为细菌能正常地生长和繁殖,则充分证明了, ______ 产生了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4)青霉菌和细菌在结构上不同的是细菌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