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将两个大体相同的枝条按图中所示进行处理后插入两个试管中(试管内有等量的水,水面上滴有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些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发现:

                                    A             B

              (1)__________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

              (2)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会向体外散失,是主要通过__________这种器官散失的。

              (3)这个生理过程我们称为______________作用。

            • 2.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棵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枝条保留全部叶,丙装置枝条去掉全部叶。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装置放到35℃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0℃环境中,两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

              (1)该实验可分为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甲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的结论是                             ;另一组是甲和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甲装置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过程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 3.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的是____装置。(填字母)

              (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装置。(填字母)

              (3)通过C和D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湿度。

            • 4.

              I.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的是____装置。(填字母) (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装置。(填字母)
               (3)通过C和D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湿度。

               (4)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是_______。(填“由下到上”或“由上到下”)

               II.刘银杏同学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发现一些问题,请帮他解决.

              (1)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设置______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

               (2)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遮好纸片的植物放在______下几个小时.
               (3)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______.
               (4)这个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 5.

              (一)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分析:

              (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小悦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 ,实验中B瓶起 作用。

              (2)实验二: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小悦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 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       染色后,观察到[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3)实验三:小悦发现[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     作用从叶片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用 (答一点即可)措施。

              (二)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

              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如图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
              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
              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4)观察甲装置可知:A与B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A与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 ______个变量.
              (5)步骤④用乙装置脱色时,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 ______,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______将变成 ______色.
            • 6.

              (一)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小悦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 ,实验中B瓶起 作用。

              (2)实验二: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小悦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 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       染色后,观察到[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3)实验三:小悦发现[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      作用从叶片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用 (答一点即可)措施。


              (二)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

              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如图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
              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
              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4)观察甲装置可知:A与B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A与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 ______个变量.
              (5)步骤④用乙装置脱色时,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 ______,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______将变成 ______色。
            • 7.

              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并用记号笔划出液面高度的标记。甲试管中插入一根完整的枝条,乙试管中插入一根剪去叶片的枝条,然后分别在两支试管的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4小时后进行观察:

               ⑴该装置探究的是植物进行____________作用的主要部位,甲、乙两支试管的液面下降得多的是         试管。

               ⑵两支试管的水面上加一层油的原因是                          

               ⑶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应该把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温暖/凉爽)的环境中。

            • 8.

              如图是琳琳同学在某晴天上午设计的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两个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           有关?

              (3)预测实验(二)结果:A、B、C三塑料袋中,       袋壁内水珠最多。

              (4)实验(二)结论:                             

              (5)分别撕取实验(二)中A内一片叶的一小块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气孔较多的是____ __

              (6)若下午打开实验(二)中A的塑料袋,迅速把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发现火柴复燃,说明袋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这是植物_____ _____的结果。

            • 9. 认真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 ______ ,此装置必须放在 ______ 的环境中.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 ______ ,实验前乙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有 ______
              (3)将丙装置进行改进 ______ ,用来研究蒸腾作用.
            • 10.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温度平均值
              时间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早晨(6:00) 45.6 60.7 78.9
              中午(12:00) 29.5 49.6 61.3
              晚上(18:00) 35.2 55.9 73.5
              (1)在整个的测量过程中 ______ 组数据起对照作用.
              (2)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______
              (3)通过对分析表中记录数据得知,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湿度就 ______ ,植物少的地方,空气湿度就 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生物能够 ______ 环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