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B.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液滴中展平
              C.盖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触液滴,缓缓放平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碘液染色
            • 2.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对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分工合作,做了如下探究,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生名称 装置标号 温度(℃) 湿 度 光 照 种子数 发芽率(%)
              A 25 潮 湿 有 光 100 96
              B 8 潮 湿 有 光 100 0
              C 25 干 燥 无 光 100 0
              D 25 潮 湿 无 光 100 98
              E 25 潮 湿 有 光 5 100
              F 25 潮 湿 无 光 5 100
              表格中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______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相比,明显的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做不科学的原因是 ______ 。在适宜的条件下,表格中A、D两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二)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是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一中过程[ ______ ] ______ 的效率。图三中两种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 ] ______ ,图一所示的过程[ ______ ] ______ 主要是在该能量转换器中进行的。
              (2)图一中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主要是通过茎中的 ______ 运输的,②大部分通过图二中的[ ______ ] ______ 散发到空气中。
              (3)该植物体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一中的 ______ (填代号)。
            • 3.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豌豆叶十下表皮的同一视野中甲、乙两种物像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细胞1与图乙中的细胞2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细胞核
              B.图甲中的细胞1和图乙中的细胞2因为都不含叶十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图乙中的细胞2靠近气孔腔的细胞壁厚,远离气孔腔的一侧壁薄,吸水时气孔张开
              D.要将图甲中位于视野左下方的保卫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 4.
              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叶横切徒手切片须用一块刀片缓慢切割
              B.测种子发芽率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C.口腔上皮细胞取材部位是口腔内侧壁
              D.燃烧的蜡烛放入萌发的种子瓶中立刻熄
            • 5.
              图1表示某植株叶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某种生理活动简图,其中A、B、C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图2是该植物叶片的切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个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叶片中相应的细胞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若A、C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此叶片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B表示 ______ ,运输该物质的结构位于图2的[ ______ ] ______ 中。
              (2)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图2中的[①]和[④]属于 ______ 。
              (3)在“制作与观察叶的临时切片”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察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图2中的 ______ (填序号)
              (4)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图2中的 ______ (填序号)散失到植物体外,此过程叫做 ______ 。该过程对植物本身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______ (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5)若图3表示一个烟草叶片上的细胞,则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主要存在于图3的[ ______ ] ______ 中。
            • 6.
              豌豆是人类食物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豌豆生产国。请观察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为豌豆叶片横切观察结果
              B.图②是撕取豌豆表皮观察的结果
              C.观察到图①后,换高倍镜观察可见图②的结果
              D.图①表皮细胞与图②保卫细胞中均含有叶绿体
            • 7.
              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进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图中②和⑤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水分由图中结构③中的导管运输而来
              C.叶片上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图中结构①上,而在结构④上却很少
              D.图中的结构⑤由保卫细胞构成,是植物蒸腾失水和气体进出的门户
            • 8.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对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分工合作,做了如下探究,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是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一中过程[ ______ ] ______ 的效率。图三中两种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 ] ______ ,图一所示的过程[ ______ ] ______ 主要是在该能量转换器中进行的。
              (2)图一中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主要是通过茎中的 ______ 运输的。②大部分通过图二中的[ ______ ] ______ 散发到空气中。
              (3)该植物体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一中的 ______ (填代号)。
            • 9.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奖理由是: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他们使用果蝇作为示范生物,分离出一个控制日常生物节律的基因。
              其实不仅动物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研究表明,光是控制植物节律最重要的环境信号。那么,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哪里呢?植物生理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带有叶片的植物置于相同的光周期下进行诱导,然后再分别将这两株植物分别与未经光周期诱导的有叶片植物相连,结果发现带有叶片进行光周期诱导的一组中,两株植物都能正常地开花。但是,除去叶片的一组,两株植物都不能开花。
              虽然这种促进开花的物质至今未被分离出来,但科学家推测,它们可能是一组包括色素在内的特殊有机物的混合体。
              (1)控制日常生物节律的基因存在于细胞的 ______ 内。
              (2)猫头鹰的昼伏夜出的“生物钟”,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______ 行为。
              (3)根据植物生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结论: ______ 是感受光周期的器官。
              (4)根据科学家对促进开花物质的推测,实验中需要将两株植物的 ______ 相连通,以便于该物质的运输。
              (5)光能控制植物开花。这一现象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______ 。
            • 10.
              如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1]和[3]合称表皮,属于 ______ 组织。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______ ,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______ ] ______ 的组织细胞内。
              (3)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