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科学家将生长情况相似的蝌蚪分为两组,一组切除甲状腺,一组不作处理,两组分别饲养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的蝌蚪生长曲线。
              (1)不作处理的蝌蚪的生长曲线是______,摘除甲状腺的蝌蚪的生长曲线是______。
              (2)造成两组蝌蚪生长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3)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_____。
            • 2.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两个玻璃缸编号为A、B,在A、B两缸内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A、B两缸内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能少于5只).
              c.在A缸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B缸不加.
              d.保持A、B两缸内水温22-25℃,并每天观察和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步骤C设计的目的是______.
              (3)A、B两缸中的蝌蚪数量“不能少于5只”,是为了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蝌蚪长出四肢A缸______(早或迟)于B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A缸比B缸______(长或短).
              (5)根据预测可得出结论:______.
            • 3.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 ②A组每天饲喂5克蝌蚪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要素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A组 4 7 26 0.7
              B组 5 9 37 1.3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2)实验中A组和B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 ______ ;B组的作用是 ______ .
              (3)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实验中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青蛙的发育属于 ______ .
              (5)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再选择 ______ 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甲状腺切除,其余条件应与 ______ 组相同(填“A”或“B”).
            • 4.
              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毫升的池塘水,B缸加入500毫升的自来水;
              ③在A、B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在A、B中分别加入同时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⑤在A缸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2--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步骤 ______ ,改进方案 ______ ;
              步骤 ______ ,改进方案 ______ .
              (2)第⑤步中,在A缸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不加的,目的是 ______ .
              (3)如果实验能按照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 .
              (4)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5.
              为了研究: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现给你提供几十只刚孵化的幼小蝌蚪、普通饲料和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等.根据如表完成实验(资料: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青蛙最适温度25℃,时间大约50天)
              分组号/方法 处理
              蝌蚪数量 温度 饲料 预测:第40天观察的结果
              分组 A培养瓶 10只 25℃ 普通饲料
              B培养瓶 10只
              (1)完成表格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
              (2)A培养瓶的作用 ______ .
              (3)为了节省材料,蝌蚪为什么不只放1只,原因是 ______ .
            • 6.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碘液(或酒精)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试剂之一.请根据下列图示分析问题:

              (1)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成年人因缺碘而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可能会导致 ______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但它能不断地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现象主要与图甲中海带细胞的[ ______ ] ______ 结构有关.所以常吃海带等含碘的丰富的海产品,对预防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进行如图乙所示遮光等一系统处理,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 ______ ,由此得出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 ______ .
              (3)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图丙所示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酒.[ ______ ] ______ 变成蓝色.
              (4)图丁示显微镜下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标本染色,细胞中被染上深色的结构和变蓝的物质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______ .
              (5)“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图戊所示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5-10分钟后滴加碘液,摇匀,变蓝色的试管是 ______ (填序号).
            • 7. 为了证明“甲状腺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同学制定了下列实验设计方案,步骤如下:
              a、取两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
              b、在两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10条发育状况不同的蝌蚪;
              c、每天分别向1号玻璃缸投放普通饲料,向2号缸中投放等量的含______的饲料;
              d、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测量蝌蚪的体长和发育情况.
              (1)上述实验方案中,对照组是______号玻璃缸.
              (2)上述实验方案中,应向2号缸投放等量含______的饲料.
              (3)2号玻璃缸中的蝌蚪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群苍蝇般大小的小型青蛙,而1号玻璃缸中的蝌蚪则按常规发育,此实验说明______.
              (4)在某些偏僻山区的小溪里,经常可以看见许多大型蝌蚪,但周围青蛙却很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测,该地区婴儿患______的可能性较大.
            • 8.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及用具:15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的蝌蚪、新鲜水草、3只型号相同的玻璃缸、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抑制剂、提前晾晒了3~4天的自来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3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第二步:在3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自来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玻璃缸中各放入5只蝌蚪。

              第三步: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甲状腺激素;在2号玻璃缸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3号玻璃缸中不加药,作为__________。

              第四步:向1号、2号玻璃缸连续投药7天,每天药量相同。喂养过程中注意给三个玻璃缸中的蝌蚪换水,喂食;

              第五步:记录每天观察的结果。

              实验现象:1号玻璃缸中的蝌蚪发育成_____,2号玻璃缸中的蝌蚪发育成_____。

              A.巨型蝌蚪 B.微型青蛙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