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鼠妇是一种生活在墙角砖缝中或石头下的常见小动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鼠妇的分布是否受光照的影响。他们设计了明亮区和黑暗区两种环境的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将结果记录于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实验环境

              统计数据(鼠妇个数)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黑暗区

              10个

              14个

              13个

              17个

              18个

              明亮区

              10个

              6个

              7个

              3个

              2个

              (1)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2)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3)设计明亮区和黑暗区两种环境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               

              (4)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一只的原因是              ,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班的            ,这样做的目的          

              (5)根据实验记录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2.

              下列是某小组同学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活动。把科学探究过程的相应步骤与该小组这些活动用线条连起来。

              A.提出问题                  ①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B.作出假设                  ②设计实验:将一无盖小纸盒的一半用黑纸遮住,形成黑暗环境,另一半不遮盖,形成明亮环境。然后将10只鼠妇依次放                                          到纸盒的中央,统计鼠妇在黑暗与明亮一侧的数目,统计10次。

              C.实验计划                  ③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D.实施实验                  ④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E.得出结论                  ⑤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F.表达交流                  ⑥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 3.

              小敏在公园里面发现薰衣草上面几乎没有蚊子,而迎春花上面蚊子成群,于是她设计了实验探究薰衣草有没有祛除蚊子的作用。

              (1)她将作出的假设是:                                 

              (2)制定并实施计划:

              将薰衣草、迎春花两种盆栽植物(花盆和土壤条件均相同)分别编号为甲组和乙组,施加等量的水和肥料后放入一个直径为1米的玻璃缸内的左右两边,然后再在两种植物的中央放入30只蚊子,密封静置,接着每隔5分钟                              

              (3)实验预测结果:                             

              (4)该实验的实验组是      

              (5)小敏还设计了重复实验,目的是                          

              (6)结论:薰衣草有祛除蚊子的作用。

            • 4.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小麦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结果,请根据表格中的资料和你的学习实践,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瓶号

              种子的环境条件

              实验结果

              1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2

              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3

              放少量水,置于低温环境中

              未萌发

              4

              放较多的水完全淹没种子,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5

              放少量水,置于黑暗、温暖处

              萌发

              ⑴该实验中,一共设计了_________组对照实验,请写出任意一组对照试验_________(填写瓶号即可)。

              ⑵如果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氧气,应该选择_________号瓶和_________号瓶进行对照实验。

              ⑶从2号瓶和5号瓶的对照实验结果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适宜的_________、一定的_________和充足的_________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⑸即使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子也不一定萌发,例如还处在_________期的种子就不会萌发,种子的这种特性,是植物长期适应_________的结果。

            • 5.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西安八中陈重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菜粉蝶.陈重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只喂麦麸和菜叶,试验组加喂塑料餐盒片.结果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她又对试验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的这一发现在2004年全国第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1)你认为黄粉虫的发育过程属于 ______
              (2)在陈重光“人造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黄粉虫应属于 ______ ;请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______
              (3)陈重光所做实验的“假设”和“控制变量”分别是什么?
              假设: ______ ;变量: ______
              (4)根据陈重光的试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______
            • 6.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区域内, ______ ______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在生态系统中, ______ 是生产者; ______ 是消费者; ______ 是分解者;这三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部分.
              (3)在各生态系统中素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______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 ______ 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______
              (4)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叫做 ______ 实验.该实验中要设置 ______ 组和 ______ 组.
            • 7. 某校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园内移栽花卉时,采取了①选择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栽培;②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③让移栽花卉的根部尽量带一个“土坨”其中①②措施都是为了 ______ ,保证移栽植物的正常水代谢;③是为了 ______ ,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2)在园内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经常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 ______
              (3)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分别放在甲、乙两瓶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表: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92 116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91 258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①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______ ;通过比较甲、乙两瓶中植株的变化,可以说明: ______
              ②小明在上述探究基础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栽培的天竺葵生长情况不理想,甚至出现了烂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
            • 8.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下列探究。

              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种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清水中加入食醋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每天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提出的问题是                                   

              (2)作出的假设是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 (     )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低温环境中。

              (5)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6)有人认为只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行不行?               

              简述理由                                                            

            • 9.

              以下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实验设计与结果。请根据下表分析回答。

              瓶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不萌发

              2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3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0℃)

              不萌发

              4

              10粒相同种子,放过量水,浸没种子,置于温暖处

              不萌发

              (1)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比较2号瓶和1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

              ②比较2号瓶和3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

              ③比较2号瓶和4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 

              (2)象上述各组实验一样,每组对照实验一般只设       个变量因素,而且每个变量因素都应该设置一组         

              (3)若实验中用的是花生种子,种子萌发时,胚发育所需的养分来自于种子的        

            • 10.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表,请回答:

              装 置

              场 所

              黑暗中

              黑暗中

              日光下

              日光下

              温 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 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 燥

              种子萌发的数量

              23

              0

              24

              0

              (1)根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                 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实验                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4)实验设计中,实验乙和丙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                     

              (5)种子的结构包括                。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我们说        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