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李杨同学想了解和探究他生活周围的空气质量,采用了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方法,下面是他在五处各抽测一平方厘米的粒子数.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他生活的周围的空气中每平方米所含的尘埃粒子数为 ______
              (2)他采用的取样方法是 ______ 取样法.该方法先确定对角线的 ______ 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 ______ 的点作为样点.
              (3)利用五点取样法计数时,正好在边线上的,原则是 ______
              A.计上不计下,计左计右
              B.计上计下,计左计右
              C.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D.计上计下,计左不计右
              (4)如图2第1格中的尘埃粒子数为 ______ ,第2格中的尘埃粒子数为 ______
              (5)由于采集的粒子过小,所以计数需在 ______ 下进行.
              (6)如果你想使实验更准确,应采用什么方法? ______ .                                               
              (7)如果该地区污染程度较大,应怎样改善空气质量,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一条): ______
            • 2. 近年来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雾霾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由于它能够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街心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较大)
              中午
              (车流量较小)
              下班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6
              第2组 22 85 39 98
              第3组 20 86 40 99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______ ,其它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进行 ______ 的处理.
              (3)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
              (4)根据实验结论,请你提出一条相应的、改善空气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
            • 3.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时段(车流量小) 下午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A.各组实施的探究实验中,变量为“采样时段”,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B.此实验分三组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检测,该方法属于抽样检测
              C.为减少实验误差,各小组应计算本组在4个时段检测数据的总和
              D.根据上述统计结果表明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
            • 4.

               30、小楼同学非常细心,平时喜欢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雨后的下午,他发现地上有许多蚯蚓,便思考:蚯蚓生活在土中,土壤的潮湿程度对它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于是他设计了“土壤的潮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请你将他的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_____        

               (2)、做出假设:____                                        

              (3)、制定计划:实验中的变量是           ,活动的要点是为蚯蚓提供                   ________的两种土壤,在两种环境中放入等量蚯蚓,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环境中蚯蚓的数目变化。

              (4)、实施计划:在实验室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正确,要计算全班各组数据的         ,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 5.

              12、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

              A.所有实验参数都相同
              B.所有实验参数都不同
              C.所有实验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参数相同
            • 6.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将15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图一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6分)

              实验组号

              溶氧量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条)

              第1次统计

              第2次统计

              第3次统计

              4mg/L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mg/L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8mg/L

              隔夜自来水

              57

              59

              61

              图一

               

              图二

              ​(1)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如图二,图二中X的数值为   

              (3)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浮头次数会越   

            • 7. 探究实验为避免误差,需要计算平均值,但个别例外。下列实验不需要取平均值的是

                 

              A.探究蚂蚁的通讯
              B.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8. 一同学喜欢养蚕。他从校门口买了20只刚孵出的小蚕在家饲养。随着蚕的长大,桑叶的用量在增加。他发现桑叶越来越不易采到,而且市场上又没有卖的。他想:家蚕难道只吃桑叶?

              (1)请你为他作出假设:。

              (2)他将20只蚕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放入环境适宜的纸盒中。对甲组每天喂食芹菜叶,乙组喂食等量的。每天清理纸盒。一段时间发现能正常生长的是组。

              (3)该实验中,实验组是组,对照组是组。

            • 9.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 10℃至 20℃以内
              B.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C.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
              D.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没有影响
            • 10. 40、实验探究(10分)

              张宁同学有天观察到一块腐烂的肉上有一些蛆(苍蝇幼虫),他产生了疑问“蛆是从哪儿来的呢?”。请你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帮助张宁同学解开这个疑团。(实验材料:①两个相同的玻璃碗 ②两块大小相同的新鲜猪肉 ③纱布)

              (1)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实验计划: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A、B玻璃碗中,A碗碗口覆盖有_____________,B碗碗口敞开(对照实验),然后将两碗置于相同环境(有苍蝇)。连续几天进行观察、记录A、B两碗中猪肉的变化情况。
              (4)实施计划。(5)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指出以上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设置了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