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苹果叶片发育的好坏是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基础,通过对寒富苹果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的研究,以下是某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植物光合作用量扣除呼吸作用量等于净光合作用量)

              (1)据图1分析,10%遮光处理与不遮光处理植株干重__________,说明遮光处理可增强植物的__________。当遮光超过20%以后,植物干重逐渐下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造成光合速率降低。
              (2)图2显示,萌芽后,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是细胞___________的结果。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其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的原因有,一是随著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______逐渐减弱,二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_____________逐渐增强。
              (3)光补偿点是指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由图3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和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随着叶片的发育,寒富苹果果树对弱光的利用能力_________。影响A、B两点光合速率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 2.

              回答有关生物学实验的问题:

              (1)马铃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其发芽过程中__________酶的含量(活性)增高,促使淀粉分解;将其制成匀浆与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

              (2)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但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

              (3)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做如下表的实验处理: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酚氧化酶的作用条件__________。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     _  _。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成分是______ ___。试管A、C对照,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常用于奶酪的生产。为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若干试管,分为A、B、C、D、E、F六组,每组两支试管,其中一支试管放入2 mL凝乳酶,另一支放入2 mL乳汁。

              ②将六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浴15 min。

              ③将每组试管中的凝乳酶和乳汁混合后在原温度下继续水浴,记录凝乳所需时间,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组别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

              7.0

              4.0

              1.5

              4.0

              不凝

              (1)上述实验中,温度是____________,各组所加凝乳酶量和乳汁量属于__________。(填变量类型)

              (2)实验结果中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表明酶的活性越__________。

              (3)A组中乳汁不凝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组中乳汁也不凝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 ℃”的结论。

            • 4.

              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在将流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成分如下:蛋白质49%,脂质43%,糖类8%。有的科学家将其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一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二倍。

               (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寿命很短,是因为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说细胞核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

               (2)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细胞溶血后,流出细胞外的红色物质应该是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使红细胞具有___________功能。该物质在______________中合成。

               (4)“血影”的化学成分脂质主要是哪一类?________,它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

              (5)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二倍,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活性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个)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如图,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________________。

            •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步骤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 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步骤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形式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 ATP标准液、70 mg/L荧光素溶液(过量)和浓度分别为0 mg/L、10 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60 mg/L的荧光素酶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等条件下,某同学对甲、乙两种高等植物设计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请回答:

              (1)本实验中,__________属于无关变量,__________是人为改变的变量。

              (2)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k1x时,不会测得甲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照强度为3 k1x时,乙植物固定CO2速率为______mg/(100 cm2·h)。

              (4)甲、乙两植物相比较,_________植物更适合在弱光下生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在水培水稻秧苗过程中,常常发生根系腐烂导致幼苗死亡的现象.为探究根系腐烂的原因,某研究小组选取若干长势相同的水稻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甲组水稻根细胞的主要呼吸方式为______,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第______阶段,该阶段反映场所是______.
              (3)从细胞呼吸产物的角度分析,推测乙组水稻出现根系腐烂的原因是______.若要验证该推测,可取甲乙两组培养后的水样,加入______进行鉴定,观察并比较颜色的变化.
              (4)该实验提示我们在育苗过程中可以采取______措施,以提高幼苗存活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