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人,被动吸烟者约有7.4亿人,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为验证香烟烟雾的危害,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自制简易烟雾收集装置收集主动吸烟烟雾和被动吸烟(二手烟)烟雾,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后,对大型溞进行处理。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大型溞的活动状态,结果如表所示。

               主、被动吸烟烟雾回收液不同浓度梯度下大型溞活动状态记录表

              组别

              大型溞活动状态

              蒸馏水

              25%

              烟雾回收液

              50%

              烟雾回收液

              75%

              烟雾回收液

              100%

              烟雾回收液

              主动组

              正常

              10

              8

              6

              4

              2

              运动受限

              0

              2

              3

              3

              4

              死亡

              0

              0

              1

              3

              4

              被动组

              正常

              10

              9

              8

              7

              6

              运动受限

              0

              1

              2

              2

              2

              死亡

              0

              0

              0

              1

              2

              (1)实验中选用了大小、健康状况相似的大型溞,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 ,以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为了更直观的呈现实验结果,同学们将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如下折线图,结合表中数据,请在图中补充“主动-受限”组大型溞数量变化情况。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无论主动组还是被动组,____________。

              (3).同学们进一步对大型溞进行了显微观察,发现其体表有外骨骼且触角分节明显(如图2),由此推测它属于___动物;为使视野中模糊的心脏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和计数,需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统计后发现运动受限组的大型溞心跳次数明显低于正常组。由此可见烟雾回收液_____了大型溞的心跳。

              (4).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出质疑:处理大型溞时为什么选用烟雾回收液,而不选用更易于制取的烟草浸出液(烟丝直接浸泡而成)?你对此的解释是_________。

              (5).吸烟有害健康。结合本实验,关于吸烟与健康的问题你有哪些新的认识:____。

            • 2.

              科普文阅读

                 聚苯乙烯是塑料袋的原料,塑料袋被称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2016年,塑料的产量是3.2亿吨,而中国就占到1/4。按照目前的科学估计,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需要500年以上,那么有没有方法可以解决这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呢?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杨军教授在发现自己家的米长虫子并咬破塑料袋后得到了启示,于是开始了长达13年的潜心研究。

              杨军教授及其团队经过研究发现某些虫子的肠道菌群可以降解塑料,而这些虫子中就包括黄粉虫。

              黄粉虫,又称面包虫,属于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虫属。黄粉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等多种元素。目前是国际航空站宇航员们的食品之一。

              研究团队各取500条黄粉虫,在30天内分别饲喂塑料和虫子喜欢吃的麦麸,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收集黄粉虫的粪便,也发现聚苯乙烯的含量降低。黄粉虫吃进去的塑料是怎么转化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如果塑料有50%转化成二氧化碳和虫子的机体,就说明塑料转化成肌肉了。而实验结果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黄粉虫吃进去的饲料转化成了虫体的肌肉。

              那么黄粉虫是如何降解塑料的呢?经过团队的实验发现,黄粉虫肠道内的菌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不经心的发现,触发了杨军教授多年的研究。而这个研究使得500年才能降解的塑料在24小时之内就能降解,并成为虫体的肌肉。有数百家媒体都采访报道了杨军教授团队的工作。它们评论这个发现是一个革命性的,是过去十年环境科学领域最大的突破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粉虫是一个物种,它属于动物界、___________门、昆虫纲、鞘翅目属、拟步行科、粉甲虫属,请你写出一种与黄粉虫属于同一纲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

              (2)黄粉虫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黄粉虫的这种发育方式属于___________发育。

              (3)黄粉虫取食塑料,在体内转化成肌肉,那么如何证明塑料转化成了肌肉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团队通过实验绘制出上图中的曲线,从曲线能看出的是________(多选)

              A.塑料作为黄粉虫的唯一食物,500条黄粉虫30天内可吃掉1.8克左右

              B.喂食塑料和麦麸的黄粉虫在30天内存活率无显著差异

              C.塑料也可以作为黄粉虫的食物

              D.黄粉虫肠道内的菌群对塑料的降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5)黄粉虫肠道内的菌群对降解塑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黄粉虫和其肠道内的菌群属于___________关系。

            • 3.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都分节。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 4.

              下面是小刚同学做的两个探究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学习了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食品的知识后,他准备了一些干酵母、白砂糖、不同温度的水、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和相同的小气球,做了以下的实验操作:

                    ①将两个玻璃瓶分别编为甲瓶和乙瓶,各装入3克干酵母、10克白砂糖.

                    ②在甲瓶中加入100毫升10℃的水、在乙瓶中加入100毫升30℃的水.

                    ③在两个玻璃瓶瓶口处分别套上小气球.

                    实验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问小刚同学此实验探究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此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_____

              (3)按此实验操作,30分钟后,两个玻璃瓶的水中都会产生气泡,你认为该气泡说明实验中产生了气体,该气体是 ____.___ 瓶产生的气体相对较少,____ 瓶瓶口的小气球会明显膨胀.

              实验二:小刚学习了动物的行为的知识后,选择蚂蚁这种小动物进行了仔细观察,他发现经常看到蚂蚁吃饼干等含糖食物,但很少看到它们吃酸味、辣味的东西,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如图2)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4)实验预测:若实验结果是蚂蚁在加浓糖水的棉花团周围聚集,则说明____

              (5)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____类,它体表具有坚韧的____ ,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6)蚂蚁是营群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

              (7)若要探究蚂蚁喜欢吃甜食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则应该选择 ____的蚂蚁来做实验.

            • 5.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都分节。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