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各题: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

              (2)图中生物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 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清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两项日常行为:________。

            • 2.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的中学生,你所知道的池州市的市树和市花分别是( )。

              A.银杏、桃花      
              B.银杏、杏花     
              C.香樟树、桃花      
              D.香樟树、杏花
            • 3.

              阅读下面的短文,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998年上半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八次测得酸性降水,其中一次pH为5.46。当刮西北风时,来自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吹到中国南极站所处的南极半岛,遇到降水,形成酸雨。这说明:南极也不是“净土”,酸雨的危害已经危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1)上述短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环境污染具有________的特点。

                  A.区域性    B.全球性    C.传染性    D.危害性

                  (2)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等气体含量过多。

                  (3)为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了同时栽培、植株大小相近的6盆同品种的盆栽草本植物,配制了不同pH的模拟酸雨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每盆植物喷洒相应pH的“酸雨”400克(假设光照、温度、空气、水和肥料等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见下表

              “酸雨”的pH

              生长状况

              4.5

              芽枯死,叶片全部脱落

              5.0

              芽枯死,多数叶片脱落

              5.5

              芽萎缩,上部叶片脱落

              6.0

              上部叶片颜色有变化

              6.5

              没有明显变化

              7.0

              叶芽萌发,露出新叶

                  ①上述实验中,判断“酸雨”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判断正误

              (1)古人类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这是观点,而非事实。    (    )

              (2)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    )

              (3)糖类贮存在人体内,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    )

              (4)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    (    )

              (5)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咽。    (    )

              (6)一日三餐中,晚餐最重要,晚餐很丰富是合理膳食。    (    )

              (7)O型血是万能的输血者,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    )

              (8)肾小球两端的血管里都流动脉血。    (    )

              (9)由明亮处突然进入到暗处,人眼睛的瞳孔将要变大。    (    )

              (10)现在植物可以无土栽培,进行工厂化生产,土地保护无关要紧。    (    )

            • 5.

              地衣由真菌和绿藻共同构成,它很容易受到空气中二氧化硫气体的伤害。下表所示为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地衣种类数量。请据表回答:

              距市中心的距离(千米)

              0

              2

              4

              6

              8

              10

              12

              14

              地衣的种类数量(种)

              1

              4

              8

              14

              20

              12

              20

              29

              (1)地衣中的绿藻从真菌那里得到水分和无机盐,真菌可从绿藻中得到有机营养,因为绿藻可进行____________,营养方式为____________。地衣对空气中有害气体敏感,可作为环境指示植物。

              (2)据表可知,地衣种类数量的分布规律大致为____________。为保证城市发展,该市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据表推测,高速公路距市中心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千米范围内。

              (3)据以上信息推测,该城市干扰地衣种类数量的二氧化硫最可能来自于____________。二氧化硫可进一步形成____________,降落后会对生物圈中的更多生物产生严重影响。

              (4)基于以上分析,你认为该市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间的突出矛盾呢?请提供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科普文阅读理解】

                 碳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和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也就是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糖类、蛋白质等),这些物质构建了生物体,同时,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这些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圈。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图1和图2)



                                                             图1                                                                                图2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二氧化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图3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

                                                                                                             图3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碳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

              ⑶地球上的碳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循环,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和海洋中的藻类不断的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从大气中吸收这种气体,合成有机物;与此同时又通过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_作用把这种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可见,地球上的碳是循环流动的。

              ⑷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明同学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同学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______________(选出一个选项即可),试着解释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

              ⑸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等。

              ⑹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有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A.DDT的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企鹅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过去的

               C.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

               D.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 7.
              近年来有不少媒体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辐射超标.你认为造成这种“问题大米”原因是(  )
              A.酸雨
              B.大气污染
              C.水、土重金属污染
              D.温室效应
            • 8.

              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人民币。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漠化等工作。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退耕还林还革、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_。

              (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抄尘暴,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的工作。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为:一是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生物工程的手段,形成抗虫品种,三是适当引进害虫的________等方法。

            • 9.

              叶片之所以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因为它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如图1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来源或去路。据图回答:

                

              (1)图1中的①所示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组织。

              (2)进入叶绿体内的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请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箭头⑧所示的气体是________。黑暗条件下,图2中哪些箭头表示的生理活动不存在或大大减弱?________(填序号)。

              (4)如今,人类活动致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这就是温室效应。据图2分析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如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                           (写出三种即可)等。

              (2)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3)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该生态系统中的兔与草、蛇与鼠的关系是              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生态系统内部形成了许多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又会形成食物网。

              (5)此生态系统中未表示出,但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                         

              (6)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的污染,则猫头鹰、狐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高,原因是有毒物质通过               不断积累。

              (7)请用箭头和文字写出图中最长的那条食物链                                                ,请写出一条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                              

              (8)根据(6)中所述情景,在保护该区域生态平衡方面,请提出两条人类应该怎样做的良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