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橙子和柠檬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他们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褪色程度越明显。

              【提出问题】______
              【作出假设】橙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柠檬中的高。
              【实验步骤】
              ①如图,向两支洁净试管中各加入5mL(毫升)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编号为甲、乙。
              ②再同时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新鲜橙子汁、2mL新鲜柠檬汁,振荡摇匀。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实验结果与结论】
              重复上述实验,如果甲试管中颜色褪色比乙试管中明显,说明假设______;如果乙试管中颜色褪色比甲试管中明显,或两支试管中颜色褪色程度基本相近,说明假设______(均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分析与评价】
              本实验中甲与乙形成______关系。为了使实验更严谨、更科学,可增加丙组实验:向丙试管中加人5mL相同浓度的______和2mL蒸馏水,振荡摇匀,进行对比观察。
            • 2. 新鲜的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C,作为常吃的蔬菜,黄瓜既可生吃,也可熟吃,究竟哪种吃法才能让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帮助他们补充完整并分析作答。
              (1)【作出假设】______。
              (2)【制定计划】
              ①在同一个新鲜黄瓜上切取质量相等的两节黄瓜,将其中的一节煮熟并冷却,分别制成汁液,倒入两个小烧杯中。
              ②取两支洁净的小试管,编号甲、乙,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mL.用一支洁净的滴管吸取生黄瓜汁,逐滴滴入甲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并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m。用另一支洁净的同一规格的滴管吸取熟黄瓜汁液,逐滴滴入乙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记录所用的汁液滴数n。
              (3)【讨论并完善计划】
              该计划的步骤②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是:甲、乙两支试管注入的______不同,无法形成______实验。
              (4)【实施计划】按修改完善后的计划实施实验,统计并分析实验现象。
              (5)【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比较m与n的大小,预测实验结论。
              ①若______,说明黄瓜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
              ②若______,说明黄瓜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
              ③若______,说明黄瓜生吃或熟吃人体摄入的维生素C均相等。
            • 3. 下面是某小组“测定花生中的能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将花生米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下一步该怎么做?______。
              (2)表格中A,B代表的内容是什么?A:______;B:______。
              序号 水量(mL) 燃烧前的水量(℃) A 测定出的热量(J)
              1 30 18 71 B
              2 30 21 73 6552
              3 30 22 76 6804
              (3)为了使该实验结果的数据更加准确,该小组同学设置了______,所得的多个数据应取______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4)1粒花生米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16500J,与该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______。
              (5)比较试管B和C的实验现象可知:唾液的作用是______;比较试管A和B的实验现象可知,______是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
              装置步骤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试管D
              1 加入馒头碎屑 加入馒头块
              2 加入2mL唾液 加入2mL清水 加入2mL唾液
              3 充分搅拌 不搅拌
              4 置于冰水10分钟 置于37℃温水中5
              5 滴加2滴碘液,摇匀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6)如果将试管B和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相关的探究问题:______。
              (7)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挤的主要场所。观察小肠的结构发现,小肠长5-6米,其内表面有成千上万条______,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说明生物体的结构是与相适应的。食物在小肠最终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质进入______,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8)小分子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在吸收过程中,营养物质要透过______层细胞。
            • 4. “关爱生命,珍惜健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而其中,控制体重和能量消耗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请结合所给资料进行分析。
              资料一:人体标准体重测算公式:
              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资料二:14岁~18岁青少年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比值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表如下表;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0.9 0.9-1.1 >1.1
              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营养不良 正常 营养过剩
              资料三:不同年龄的人每天所需要能量的曲线图如图。
              资料四:小明,九年级学生,男,今年15岁。在体检时,测得身高为165厘米、体重为70千克。
              (1)根据资料和测量数据,判断小明的营养状况为______;
              (2)青春期人体需要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进行有氧呼吸时,蛋白质在体内被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包括CO2、H2O和含氮废物等,则可推知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3)分析资料三的图象,请比较青春期与其它时期每天所需能量有何不同,并解释其原因______。
            • 5.

              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你可以惊喜地发现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下面是小明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

              (1)甲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洋葱根尖的结构。视野中没有观察到的根尖结构是_________,要想观察到这一结构应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_ 移动。观察过程中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较暗,要想视野亮一些应调节显微镜的遮光器和___________。 
              (2)小明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操作步骤如下: 
              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④将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上液滴中轻涂几下;⑤盖上盖玻片;⑥染色。上述操作有哪些错误?_________________ 。  
              (3)乙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据此判断,红细胞在标号所示的_____血管中呈单行通过,以保证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 
              (4)丙图是人血永久涂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部分,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  ]    ,当人体因感冒引发扁桃体炎时, [    ]           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5)实验室的一个装片盒里,有一个细菌永久装片和一个酵母菌永久装片的标签脱落了,你可以依据什么把它们区分开来,重新贴上标签?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的细胞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______。丁图表示利用酵母菌酿造果酒时温度变化与产酒量的关系,图中的信息显示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产酒量会下降,请你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的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做"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使用________(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图1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象,你认为[2]是________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3)图2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成分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图2中标号________(填序号)所示的细胞,当它们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人会患________。

            • 7.

              李明同学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用下图实验装置做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量取澄清石灰水30mL和40mL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锥形瓶内。

              ②a处消毒后,用口含住a处。

              ③吸气时,手紧捏b处橡皮管,空气进入甲瓶;

              ④呼气时,手紧捏c处橡皮管,空气进入乙瓶。 

              (1)李明的实验操作中有多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把正确的操作方法写出来:

                                                                                          

              (2)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  

              (3)表为实验前后测量的数据结果。上图中乙瓶的实验结果是                    ,在表格中应该是        组的数据,表示的是        (吸入,呼出)的气体。

              (4)李明查阅到资料: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需要呼吸10-15立方米的新鲜空气,这相当于13.6公斤,大概是一天所吃食物重量的10倍,饮水质量的5---6倍。一个健康人在5周内不吃食物,或5天内不喝水都可能生存下来。但若5分钟不呼吸空气,会窒息死亡。这是由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刻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而人体正是通过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氧气,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都要进入          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流动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 8.

              下面是校医院刘护士做的两个检查,请根据实验及相关图像回答问题:

              实验一:将20毫升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轻轻振动量筒,静置一段时间(见左图)。

              实验二:取少量人的血液制成血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右图是看到的物象图。


              (1)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现象。图中的标号①是血液中的____________,呈淡黄色,是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和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当人患肺炎时,血液中[  ] ____________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它位于左图实验结果中的哪一层?____________(填标号),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3)皮肤轻微划伤后,能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可是实验一中血液为什么没有凝固呢?小红同学判断是由于刘护士在血液中加了柠檬酸钠溶的缘故。请你推测,柠檬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以人的血液为材料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大小,不宜选择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

            • 9.

              实验操作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请你结合实验操作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时,要将分别加入淀粉糊和唾液以及淀粉糊和清水的两支试管同时放入________环境中,实验中检测淀粉是否被消化的方法是________。

              (2)在“测定种子中的能量”的实验中,若所选用的花生种子燃烧不充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所测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你怎样确定种子已完全燃烧了:________。

              (3)观察小鱼尾鳍血液循环时,为保证鱼的呼吸,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在显微镜下看到毛细血管的特点是________。

              (4)“测定人的反应速度”实验中,如果实验只做一次,实验结果________(填“是”“否”)可靠,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才能使数值更可靠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