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现代化温室蔬菜实验基地,要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组别

              温度(单位:℃)

              23

              24

              25

              26

              27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减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蔬菜光照1小时后,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增加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_________。

              (3)依据实验结果,要提高温室内该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

            • 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A.
              B.
              C.
              D.
            • 3.

              科学家的观点往往是根据事实提出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属于事实的是

              A.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B.人类和哺乳类与爬行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C.太空椒是通过诱发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D.原始大气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 4.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细菌
              D.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
            • 5.

              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腐生细菌

              温度/℃

              实验现象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25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35

              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丙、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实验时,甲、乙、丙三组所取的落叶应满足的条件是落叶的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都相同。

              (4)从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6.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请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保持树叶的潮湿?   

              (2)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上述这两个方案都有不严密的地方,请你设计出更完善。

              (4)列举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和作用(至少两种)。

              (5)列举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的发酵食品(至少两种)。

            • 7.

              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若作出的假设是“霉菌适宜在潮湿、富含养分、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活”,那么该探究活动应设置几组对照实验?(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 8.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小组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表分析:

              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1)本实验中包含          组对照实验。甲组与丙组的变量是               

              (2)一段时间后,最先腐败的牛奶应该是          瓶,可见牛奶的腐败是由于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其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

              (3)请你就家中牛奶保鲜给大家提一条合理建议:                                    

            • 9.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肉汤

              50毫升灭菌肉汤

              50毫升灭菌肉汤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2组,温度.消毒棉球
              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组,温度.细菌
            • 10.

              为探究牛奶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设计了如下实验:

              瓶号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请分析,该实验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  )

              A.1组,温度
              B.2组,温度、消毒棉球
              C.2组,温度、细菌
              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