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陈述不属于观点的是( )

              A.“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B.“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C.在东非大裂谷一带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人类化石

              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 2.

              探究

              小明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时,小明以第(1)种处理方式作为实验组,其对照组为第__________种处理方式。

                  (2)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时,小明应选择第________种处理方式作为对照组。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度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可推断出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在制定这次探究活动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4)种处理,就是将馒头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4)种处理________必要。(填“有”或“不”)

            • 3.

              为观察一朵花子房里的胚珠,应

              A.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用显微镜观察
              B.用手将子房掰开,再观察里面的胚珠
              C.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
              D.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
            • 4.

              某实验小组做了“唾液对馒头碎屑是否有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该小组实验情况如表,请你依据下表分析实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加入的物质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号试管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后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试管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后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将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了 ___  ___ 的功能,充分搅拌是模拟了 _______ 的功能。

              (2)将这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温水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唾液对馒头碎屑有消化作用吗?

              (4)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号试管与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童是_________。

              (6)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2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7)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蚕豆种子,已知蚕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时的实验组是编号为__________的种子。

              (3)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__________________,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4)下特大暴雨,一些播种了的大片旱地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了,导致种子无法萌发,该实验装置中,编号为_________的种子所处的条件与此相当。

              (5)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还需满足自身条件且不在_________的条件。

            • 6.

              小明研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他把以下4支试管放在盛有37℃温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向每支试管滴入碘液。要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应比较哪两支试管(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 7.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材料五:后来有人重复了萨克斯的实验,发现有时候小白鼠依旧死亡,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分析后,发现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依据碘能使_______的特性,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需要对叶

              片隔水加热,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漂洗后的叶片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如果不对叶片进行隔水加热,直接用碘处理叶片,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后人的实验证明,萨克斯在实验过程中忽略了光照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请你写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实验室利用醋和水等物质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时,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模拟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 9.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B.未打断瓶颈时内汤变质的是乙瓶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否煮沸
              D.此实验证明使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 10.

              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下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 纸(下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里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