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敏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她提出的问题:馒头在口腔中为什么会变甜?制定实施计划:小敏同学进行了三种处理:

              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
              (1)根据提出的问题,小敏应选择 ______ 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 .
              (2)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 ______ 形成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 ______ 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______ .
              (4)如图曲线表示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 ______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 2.
              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丙表示 ______ 的消化过程.
              (2)蛋白质最终在消化道的 ______ 中彻底消化分解成 ______ .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馒头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①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______ ]和[ ______ ]号试管进行实验.
              ②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③实验2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摇匀后,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 3. 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中所做的实验设计.请回答:

              (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______,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的唾液;这样,1号管和2号管就构成了一组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
              (2)接着将两支试管放入温水中,温水的温度应为______℃,目的是模拟______的温度.
              (3)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结果发现______号管不变蓝,而另一支试管变蓝,这一现象证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 4.
              请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A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向C中滴入稀碘液,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
              (2)将三支试管震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加热十分钟,C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
              (3)水浴十分钟后,向A、B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A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B试管内的现象是 ______ .
              (4)根据本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5.
              探究题: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______ ,作为1号试管的 ______ 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 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通过对1号试管与2号试管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
              (4)通过对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 ______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 6.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请根据表格问答下列问题: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
              资*源%库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种子不萌发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______ .
              (2)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的装置是 ______ .
              (3)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所以玉米粒是 ______ .
              (4)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可以采用 ______ 的方法避免.
              (5)将大米种到地里不能萌发的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 .
            • 7.
              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两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试管 实验材料 滴加液体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观察现象
              1 馒头碎屑 唾液2ml 37℃ 10分钟 碘液1滴 不变蓝
              2 馒头碎屑 A 37℃ 10分钟 碘液1滴 变蓝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可以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 ______ ,作为1号试管的实验.
              (2)与2号试管相比,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 酶,它能促进淀粉的 ______ 分解.
              (3)唾液对淀粉的这种消化属于 ______ 性消化.
            • 8.

              李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标号为A、B、C的三支试管,各加入2毫升稀淀粉糊。再在A管内加入2毫升胰液,B管内加入2毫升煮沸的唾液,C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然后将这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

              (1)15~20分钟后,在三支试管内各滴5滴碘液,摇匀,三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分别是:
              A溶液          ,这是因为                                         
              B溶液          ,这是因为                                         

              (2)到目前为止,我们经常在生物实验中用到碘液,但在不同的实验中,使用的目的是不同的。请你列举一个与本实验中的碘液有不同作用的实验:                                                       

            • 9.

              下图是李伟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他任意找了六粒菜豆种子,进行了 如图所示的操作,并将甲放在20℃左右的房间内,乙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请据图分析回答。

              (1)几天后,最有可能萌发的只有         号种子,因为只有它才具备种子萌发的所有外界条件                              

               (2)5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3)农民在适宜季节播种时,为使苗全茁壮,从外界条件来看,要保证                       

            • 10.

              “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得的光和热,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其中种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我们所熟悉的花生就是其一。

              (一)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          发育来的。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若探究“水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和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中的一处不足:                                    

              (二)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         。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    (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乙图中的            (填字母)。

              (2)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