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边关桑叶漫山绿,采桑养蚕正当时”,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历来有“丝国”之美誉,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学习了家蚕的生殖与发育知识后,王帅同学对养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买回了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饲养家蚕的桑叶有限,于是他想了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将家蚕幼虫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各______只,把它们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______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王帅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要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3)2008年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______。
            • 2.
              某同学以桑叶和其它植物叶为食,通过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食物选择,探究“家蚕取食桑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帮其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它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状相似,原因是 ______ .
              (2)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 ______ 组家蚕为实验对象.
              ①租来的体形较大的蚕;②租来的体形较小的蚕;③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蚕
              (3)实验过程中,应以 ______ 为变量设计实验环境,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选择.
              (4)如图是该同学将剪成相同形状的桑叶和芹菜叶以及家蚕在玻璃板上放置方式的设计,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是 ______ .

              (5)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
            • 3.
              探究活动:背景资料:大白菜、卷心菜(包菜)、小白菜(上海青)、萝卜、油菜、花椰菜(花菜)等植物的花,每一朵都由四片花瓣组成,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如图所示),因此,在分类学上,这些植物都属于十字花科。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菜青虫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菜青虫总在十字花科(如白菜)叶片出现啊,而不吃空心菜等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1)菜青虫的来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长大的菜青虫b.去白菜地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菜青虫。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______ 。你的理由是 ______
              (2)实验的变量: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每一组菜青虫的数量:a.用一只菜青虫   b.用十只菜青虫
              你的选择是: ______ ,你的理由是 ______
              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4.
              实验探究
              同学们养过蚕吗?蚕宝宝吐出的丝线能织成各式丝绸服装。人类拥有这种珍贵的丝绸至少已有4000年了。今天我们试着养几只蚕,探究它的取食行为。
              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1)作出假设: ______
              制定计划:
              (2)实验用的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喂养数天的大蚕②刚刚孵化出的小蚕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______ (序号),你的理由是 ______
              (3)设计实验:请你选择出 ______ 组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A、桑叶和白菜叶 B、菠菜叶和油菜叶
              (4)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5)每-一组蚕的数量,你认为应该选择 ______
              A、一只 B、十只
              你的理由是: ______
              (7)实施计划:两组在饲养过程中应保证其他条件 ______ 。
              (8)得出结论:如果 ______ 说明假设成立
              如果 ______ 说明假设不成立。
            • 5.
              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喂养了很多蚕宝宝,他们观察到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也出现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仅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单位:%):
              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1)该小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假设是 ______ .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 ______ .
              (4)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出,要减少“薄头茧”的发生率,最好的光照条件是 ______ .
              (5)家蚕的发育属于 ______ 发育.根据家蚕的发育过程,试分析如何提高蚕茧的产量? ______ .
            • 6.
              小强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量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
              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 ______ 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______ 。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 ______ 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 ______ ,乙组蚕卵 ______ 。
            • 7.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①将4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______饲养,每天清理纸盒。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请指出小强在实验中的错误之处______。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______,乙组蚕卵______。
              (3)家蚕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与之相似的昆虫有______(任举一例),与家蚕发育不同的昆虫的发育方式称为______,请举出一例______。
            • 8.
              某生物小组利用桑叶、樟树叶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
              提出问题:
              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而不取食樟树、榕树的叶,这一表现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
              家蚕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
              制订计划并实施实验:
              (1)实验用的家蚕应该选择 ______
              (2)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实验时,每一组家蚕的数量最好是 ______      A、几只            B、多只
              你这样选的理由是: ______ ;
              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交流讨论:
              家蚕只食桑叶,家蚕蛹期“作茧自缚”,家蚕的发育是 ______ 发育等,这一些列行为,都由家蚕体内 ______  决定的。
            • 9.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______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______.
              (2)实验中选用20只家蚕,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
              (3)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草
              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______,乙组蚕卵______.
            • 10. 下表是某生物小组同学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设计了3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说明:菠菜属于藜科,香菜属于伞形科,白菜属于十字花科):
                    A组      B组    C组
              第一步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第三步 放涂白菜汁的滤纸 放涂菠菜汁的滤纸 放涂香菜汁的滤纸
              第四步 放菜青虫 放菜青虫 放菜青虫
              第五步 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记录结果
              (1)______: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该小组同学从菜青虫的卵开始进行隔离孵化和饲养菜青虫,其目的是______。
              (3)上述3组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对照组是______。
              (4)每一组应该选择菜青虫的数量是1条、2条还是10条?______。理由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