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浙江大学某实验室曾做过实验.以灵芝做汤,榛蘑做主菜,让被试者每天食用,连续食用100天,其他饮食习惯不变,进行血液检查后得到以下数据:
               组别  铅
               服前  服后  服前  服后
               人数  含量  人数  含量  人数 含量   人数  含量
               正常组  12  331.92  12  267.63  12  12.56  12  6.88
               烟酒嗜好组  13  458.8  13  278.77  13  19.99  13  7.26
              注:含量为平均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1)该实验室同时进行了 ______ 组对照实验,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灵芝+榛蘑”食谱对正常人和酒精嗜好者的血铅、血镉浓度均有明显的 ______ (填“降低”或“增加”)作用,而 ______ 组尤其明显.
              (2)灵芝和榛蘑是 ______ (填“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着 ______ 的角色.经常食用可远离重金属的危害,如果已经重金属中毒了,则须马上送医院治疗,而食疗仍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 2. 图为几种细菌和真菌的结构模式图,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三种生物的名称:图A ______ ;图B ______ ;图C ______
              (2)图A中①的名称是 ______ ;图B中①的名称是 ______ ,它是运动“器官”.⑥是 ______ ,作用是 ______
              (3)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图 ______ .在不良的环境下,这类生物的 ______ 增厚,形成芽孢.
              (4)依靠孢子进行繁殖的是图 ______ 中的生物.
              (5)图中三类生物营养方式是 ______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 3. 人的手由于经常接触各种物品,是否沾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针对以上问题,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表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③ 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
              (1)如果比较A和B,所探究的问题是    
              (2)为使这个实验更严谨,将C组设为空白对照组,步骤②中C培养皿的处理为    .同时还应当设置    组.
              (3)兴趣小组的同学挑取少量细菌的菌落,制作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与酵母菌相比,其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饭前便后常洗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从口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    
            • 4. 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了甲、乙两个探究方案如下:(每套培养皿中放等量来自同一木头的锯木屑,且保持湿润)
              方案分组培养皿锯木屑是否灭菌处理是否接种细菌培养环境
              方案甲A组一套5克灭菌不接种无菌条件
              B组一套5克不灭菌不接种自然环境
              方案乙A组一套5克灭菌不接种无菌条件
              B组一套5克灭菌接种无菌条件
              请分析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方案    更能说明问题,并简述理由:    
            • 5. 为了说明枯草杆菌对植物遗传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用同种树叶分为甲、乙两组,你认为以下处理哪一项较为科学(  )
              A.甲、乙两组都先进行灭菌,然后都接种,甲放在干燥无菌环境中乙放在潮湿无菌环境中
              B.甲先接种,然后放于潮湿温暖无菌环境中;乙先高温灭菌后放于潮湿温暖无菌环境中
              C.甲灭菌处理后接种,乙不灭菌也不接种,甲乙都放在潮湿温暖无菌环境中
              D.甲、乙两组都先进行灭菌,甲接种,乙不接种,然后都放入潮湿温暖无菌环境中
            • 6.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一般步骤是(  )
              ①用无菌棉棒蘸取材料到培养基上  ②高温灭菌  ③在不同的环境中培养  ④配制培养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 7. 以下是实验证明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的步骤,错误的是(  )
              A.选两种树的落叶,各为一组
              B.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
              C.一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一种接种细菌后放在五菌条件下
              D.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落叶潮湿
            • 8. 自20世纪90年代始,国内外专家开始对园林植物的健康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发现部分植物叶片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有减菌、杀菌作用,并对其作用的差异进行了分类、分析,从而指出园林植物对予其生存环境中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表回答问题:
              (1)植物叶片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    (在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下同)的组织细胞内,这些有机物是通过    运输的.
              (2)某实验小组探究“比较裸地、草地、灌丛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案如表:
              步骤裸地草地灌丛空白对照
              配制培养基装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编号.
              1号2号3号4号
              A把三个地点的培养皿盖打开,暴露5-10分钟,然后盖上盖密封,不打开
              培养将四组培养皿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菌落数)281050
              ①在制备培养基时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    
              ②表中A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③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你认为成怎样改进该探究方案?    
              ④在观察和记录时所肴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那么,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别是    
              ⑤比较l、2、3号培养皿内的菌落数,你得出的结论是    
            • 9.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______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 ,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 ______
              (3)方案二中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 组的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 ______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______ 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 ______ 条件.
            • 10. 如图分别是细菌结构示意图和真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与图乙中的两种生物相比较,细胞中具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______ 图中的生物,所以它属于 ______ 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它的生殖方式是 ______ 生殖.
              (2)图甲的生物在环境条件恶劣时,能形成 ______ ,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度过不良环境,它的生殖方式是 ______ 生殖.
              (3)图甲和图乙都没有 ______ ,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