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甲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的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讲述理由。
            • 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柔梢风 
              ②风力虽尚 
              ③而此地与余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夫能不游堕事以是人多书假余
              B.红装蹇者乐亦无穷也
              C.若脱笼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作飞沙走石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②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B.文章卒章显志,“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C.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远景近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风光图。
              D.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5)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益其声普少吏事业(《赵普》)
              B.技此耳,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则无可用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D.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神游其中,怡自得(《幼时记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亦荆吴形胜最也(《黄鹤楼》)
              B.至无可用非显者刺,门钥不得出(《于园》)
              C.有好事者船载瓦布之(《梵于寺木塔》)
              D.益习必细察纹理(《幼时记趣》)
              (3)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 4. 石碏谏卫庄公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夫爱之当教之成人。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选自北宋•司马光《家范》)
              【注释】①石碏(què):春秋时卫国大夫。②义方: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爱子者多曰 / 稍稍宾客父;   
              B. 犹养恶木之萌芽 / 自指物作诗立就;
              C.其用力不多哉 / 元方入门不;     
              D. 曷未纵未解之为易也 / 未柳絮因风起。
              (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石碏谏卫庄公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 3)望子成龙是父母的愿望,也是父母疼爱子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如何把这一愿望变为现实?用你的话说说文章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 5.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    
              A.有好事者船载谓之“文”也(《论语》)
              B.慭慭碧窈(《于园》)
              C.荡冲冒河汉。(《黄鹤楼》)
              D.悟前狼假寐(《狼》)
              (2)下边句中没有词性活用的一项是    
              A.有好事者载以入B.非显者(《于园》)
              C.倚河汉(《黄鹤楼》)D.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幼时记趣》)
              (3)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分析说明老虎是怎样一步一步认识驴的本质的?
            • 6. 文言文阅读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借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土微润(膏:肥沃)
              B.泉而者(茗:茶,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
              C.呷浪之(鳞:原指鱼鳞,这里代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D.而此地与余近(适:正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局促一室倩女靧面
              B.作飞沙走砾然徒步汗出浃背
              C.红装蹇者城居者未知之也
              D.风力尚劲有名马
              (3)下列表述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写北国早春没有春天的气息,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
              B.文中细写满井早春景色的部分,是按照由景及人、又由人及物的顺序写的。其中写人有动有静,声色兼备;有男有女,形态各异。
              C.作者在写景时处处使用比喻,形神兼备,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洒脱的情怀。
              D.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文:    
            • 7.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②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2)下面加点词的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A.异二者之为长烟一空
              B.春和四时之不同
              C.醉翁意不在酒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D.有亭翼然于泉上者把酒
              (3)翻译句子。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两个文段创作的时代相同,作者的遭遇相同(同为被贬官),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5)《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
            • 8.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常有高/猿长啸.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
              御风(奔跑)     B、沿
              阻绝(逆流而上)
              C.
              王命急宣(有时)     D、至于夏水
              陵(冲上,漫上)
              (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写出了山之高峭.
              C.文章通过对三峡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和喜爱之情.
              D.文章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 9.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注释】①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②豪右:豪强。③覆按:复审案件。④丰裁:风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灌诣军门见     
              命筑城泰州
              (2)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2处)
              世 将 乱 环 所 居 筑 场 种 树 人 莫 能 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4)文中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 10.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出自宋 何远《春渚纪文》)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公视久之          ②非故之也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3)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4)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