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是当年“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尤以雨季.草木繁茂,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台亭阁.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海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汪曾祺《翠湖心影》)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头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水月轩”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栏,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翠湖心影》的那份静谧.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
                                                      (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①张长 白族,原名赵培中,1938年出生于澜沧江畔云龙县一个叫漕涧的白族村庄里.曾做过乡村医生.1957年开始创作,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②汪曾祺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常常穿过翠湖去图书馆看书,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回忆往事,写下《翠湖心影》一文.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
              (2)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3)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4)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吗”的田园风光.(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
              【链接材料】
              【材料一】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
                                                       (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材料二】无论这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总有一个地点,让我刻骨铭心,它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
                                                       (王开岭《人出生的地方》)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你瞧,我好看吗
                ①梅子在报社工作.那天,一位做生意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在报纸上看到她写贫困学生的故事,自己很想帮助他们,因为能力有限,只能资助一个孩子,请梅子哪天方便时,给那几个孩子拍些照片,他想自己选择资助对象.
                ②凑巧,梅子回老家,正好路过那个小山村.她来到村里的小学,按照校长提供的名单,准备为孩子们拍照片.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土地贫瘠,吃水困难,时常停电,村民们的日子都很苦,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没见识过大山外面的世界,对梅子手中的数码照相机非常好奇.
                ③孩子们轮番出现在镜头里,他们身上的衣服、鞋子和书包,大都是破破烂烂的,任谁看了都会有几分心酸.这时,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本来已经站好了,却忽然冲着梅子轻轻摆手:“阿姨,请等我几分钟!”
                ④话音刚落,小女孩
              着跑远了.片刻工夫,她拿着什么东西跑回来,转身进了屋子.等到朵朵再出来时,梅子禁不住眼前一亮:朵朵穿了一件红格子的衬衣,因为有些肥大,只好扎到裤子里;她的肩膀上,还挎着一个崭新的书包.看到梅子还没开始按快门,朵朵又伸出手指,迅速理了理额前的头发,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悄声问旁边的女伴:“你瞧,我这样好看吗?”
                ⑤也许是出于童真的妒忌,女伴撇着小嘴说:“臭美!又把别人的衣服穿出来显摆了!”原来,那衬衣是朵朵从隔壁一户人家借来的,所以不合体.至于那个书包,是两年前妈妈回家时,送给朵朵的生日礼物,她一直没舍得用.
                ⑥梅子怀着复杂的心情,为孩子们拍好了照片.她有点担心的是,和别的孩子相比,朵朵这样“光鲜”的形象,会不会第一个被淘汰?
                ⑦出乎梅子意料的是,当她把这组冲洗好的照片,整整齐齐摆放在朋友的办公桌上时,她居然毫不犹豫地指着朵朵那张照片说:“我就资助她,每年为她提供学费和生活费,一直到大学毕业!”
                ⑧梅子忍不住追问:“为什么选朵朵?”朋友意味深长地说:“你看,在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朵朵爱笑又爱美,这是多么难得呀.其实命运不会一直亏待谁,只要能够保持这种好心态,总有一天,生活也会对她笑,生活也会因为她而变得更美好.”
              --摘自《羊城晚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它照应了文段④的哪一句话?
              (3)结合文章,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飞奔”的表达效果.
              (4)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其实命运不会一直亏待谁…生活也会因为她而变得更美好.”联系实际,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薄暮下的刀锋
                                                  凸  凹
                ①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
                ②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③至楼口,我说:“
              且等一等.”他笑笑:“好,不急.”
                ④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
                ⑤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一试,果然.
                ⑥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⑦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温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⑧这把刀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⑨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晕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⑩知他快完成工作了,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
              ⑪真有数邻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却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黑,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⑫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摘自《散文》2013年第2 期,有删改)
              (1)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
              (2)第⑨段中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
              (3)“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③段的“你”到第⑪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4)下面哪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说说你的理由.
              A.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
              B.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端详着匠人磨好的菜刀,那刀锋闪过一丝光芒,夺人心魄,竟让人不敢直视.
              (5)匠人拒绝多收两元的行为似乎难以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阅读文本获得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家乡的竹林
              阎受鹏
                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中,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带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 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颗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颗颗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
                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
                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位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⑦一点也不夸张,故乡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
                ⑧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搓着它满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宵提的小灯笼.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獒…
                ⑨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释手,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
                ⑩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选自2013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改)
              (1)文章第⑥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认真阅读第②段,回答问题
              ①文段中“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一句话,找出下文与“找到它很不容易”相照应的语句.
              ②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3)简要概括第③段中“轰轰烈烈的景象”是什么,并说一说这种“轰轰烈烈的景象”为什么令作者“终生难忘”.
              (4)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黑白琴键上的爱
              徐立新
                ①迈克不知道,这是他们第几次搬家了,“妈妈东奔西走,我也东奔西走.”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迈克的妈妈叫卡娅,是位30多岁的女人.她之所以不停地搬家,是因为没人喜欢跟她做邻居,因为会被她的琴声吵死.有一次,迈克偷偷从门缝里看到,一位阿姨站在门口,狠狠地训斥妈妈,指责她在制造噪音.而妈妈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背着双手,头一直低着,不做任何的辩解,只是
              地重复说:“对不起,对不起…”
                ②当时,迈克真想冲出去,给那可恶的阿姨一拳,“妈妈的琴声那么好听,她居然说那是噪音!”但他没有那样做,妈妈曾无数次教导他对邻居们要和善友好.
                ③第二天,卡娅又带着迈克搬家了.此后,迈克发现,妈妈每天都会起得很早,在上班前,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邻居们放在外面的轿车也会被妈妈擦得很干净.但邻居们似乎并不领情,麻烦还是和以前一样找上了门.
                ④迈克敢打包票,妈妈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因为哪怕再忙再累再晚,妈妈每天都会坚持弹琴,自己也总是在妈妈的琴声中入眠.
                ⑤两年后,10岁的迈克终于可以上学了,这让迈克兴奋不已,他一直渴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可是,之前总没有学校愿意接纳他,尽管妈妈求天拜地,好话说过无数次.
                ⑥迈克很努力地学习,想让妈妈高兴.结果他的成绩果然不错,毫不逊色于班上其他同学.
                ⑦渐渐地,迈克能认识很多字了,并且对很多词语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一天,妈妈不在家,迈克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医院的病例,上面写着:“迈克,5个月,脑积水,会致终生智力障碍,音乐疗法或有效.阿拉斯加州卡萨森儿童医院,1996年5月15日.”
                ⑧晚上,下班后的卡娅和往日一样,照例坐到钢琴前面,打算为迈克弹上一曲.“妈妈,我可以跟您说说话吗?”迈克站在房门口,眼睛里闪着泪花.
                ⑨“当然可以,请说吧!”
                ⑩“妈妈,我知道您不喜欢音乐,也不爱弹琴,对您来说,这太难了.但为了我,您这样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谢谢您,妈妈!”说完,迈克朝妈妈飞快地跑过去,然后,将卡娅那只有三根手指的残疾手紧紧地抱在怀里.
                                                                          (选自2013年第5期《快读》)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怯生生”的含义.
              (3)第⑦段中,“迈克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医院的病例”,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卡娅的性格特点.
              (5)你觉得文中邻居们的行为对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柳  信
                ①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踌躇、迟疑,乍暖还寒,翻来覆去,仿佛总下不定决心.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已绿了起来,绿得这样浅,这样轻,远望去迷迷蒙蒙,像是一片轻盈的、明亮的雾.我窗前的一株垂柳,也不知不觉在枝条上缀满新芽,泛出轻浅的绿,随着冷风自如地拂动.这园中原有许多花木,这些年也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斧钺虫豸之灾,只剩下一园黄土、几株俗称“瓜子碴”的树,还有这棵垂柳,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
                ②少年时候,每到春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曾在中学作文里写过这样几句:
                ③“嫩绿的春天又来了,看那陌头的杨柳色,世界上的生命都聚集在那儿了,不是吗?那年轻的眼睛般的鲜亮啊…”
                ④老师在最后一句旁边打了密密的圈.我便想,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文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
                ⑤抗战期间在南方,一个残冬,我家的小花猫死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什么是死.它躺着,闭着眼.我和弟弟用猪肝拌了饭,放在它嘴边,它仍一动也不动.“它死了.”母亲说,“埋了吧.”我们呆呆地看着那显得格外瘦小的小猫,弟弟呜呜地哭了.我心里像堵上了什么,看了半天,还不离开.
                ⑥“埋了吧,以后再买一只.”母亲安慰说.
                ⑦我作了一篇祭文,记得有“呜呼小花”一类的话,放在小猫身上.我们抬着盒子,来到山坡.我一眼便看中那柳伞下的地方,虽然当时只有枯枝.我们掘了浅浅的坑,埋葬了小猫.冷风在树木间吹动,我们都穿得十分单薄,不足以御寒.我拉着弟弟的手,呆呆地站着,好像再也提不起玩的兴致了.
                ⑧忽然间,那晃动的枯枝上透出的一点青绿色,照亮了我们的眼睛,那枝头竟然有一点嫩芽了,多鲜多亮啊!【A】我猛然觉得心头轻松好多.杨柳绿了,杨柳绿了,我轻轻地反复在心里念诵着.那时我的词汇里还没有“生命”这个字眼,但只觉得自己又有了精神,一切都又有了希望似的.
                ⑨时光流去了近40年,我已经历了好多次的死别,到1977年,连我的母亲也撒手别去了.我们家里,最不能想象的就是没有我们的母亲了.母亲病重时,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你娘,这房子太
              .”这房子里怎能没有母亲料理家务来去的身影,怎能没有母亲照顾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人的呵责和提醒!然而母亲毕竟去了,抛下了年迈的父亲和她的儿女.
                ⑩两个多月过去,时届深秋,园中衰草凄迷,落叶堆积.我从外面回来,走过藏在衰草和落叶中的小径--这小径我曾在深夜里走过多少次啊.请医生,灌氧气,到医院送汤送药,但终于抵挡不住人生大限的到来.我茫然地打量着这园子,这时,侄儿迎上来说,家里的大猫--“狮子”死了,是让人用鸟枪打死的,已经埋了.
              ⑪这是母亲喜欢的猫,是一只雪白的狮子猫,眼睛是蓝的,在灯下会闪着红光.这两个月,它天天坐在母亲房门外等,也没有等见母亲出来.我没有问埋在哪里,无非是在这一派清冷荒凉之中罢了.我却格外清楚地知道,再没有母亲来安慰我了,再没有母亲许诺我要的一切了.深秋的冷风将落叶吹得团团转,枯草像是久未梳理的乱发,竖起来又倒下去.我的心直往下沉,往下沉…忽然,我看见几缕绿色在冷风中瑟瑟地抖颤,原来是那株柳树.在一片萧索中,柳色有些黯淡,但在一片枯黄之间,它是在绿着.“这容易生长的、到处都有的普通的柳树,并不怕冷.”【B】我想着,觉得很安慰,仿佛得到了支持似的
              ⑫清明时节,我们将柳枝插在母亲骨灰盒旁的花瓶里.柳树并不想跻身松柏等岁寒之友中,它只是努力尽自己的本分,尽量绿得长一些,就像一个普通母亲平凡清白的人生一样.
              ⑬柳枝在绿着,这些丝丝垂柳,是会织出大好春光的.
                                                                 (选自《读者》2012第15期,作者:宗璞)
              (1)通读全文,请概括作者围绕“柳”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请结合文意,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母亲病重时,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你娘,这房子太
              .”
              (3)请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⑪段划横线的句子.
              (4)第⑧段【A】处“我猛然觉得心头轻松好多”;第⑪段【B】处“我想着,觉得很安慰,仿佛得到了支持似的”.请任选一处,结合原文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5)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曾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请你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生命的感悟.
            • 7.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①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②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③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④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 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⑤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⑥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
              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⑦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⑧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 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⑨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蛰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⑩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⑪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⑫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
              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⑬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⑭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⑮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①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
              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②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
              的努力.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②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3)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风筝仙女
                                                  铁凝
                我们的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便有人在这里放风筝了.放风筝的不光我们这些就近的居民,还有专门骑着自行车从拥挤的闹市赶来的孩子、青年和老人.
                我的风筝实属普通,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一行小字,以及邮编多少多少什么的.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该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
                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督促着我:“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我要说我的仙女实在是充满灵气:她是多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啊.高出的风比低处的风平稳,只要够着上边的风,她便能保持住身体的稳定.
                我关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
                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一辆“奥迪”开过来了,“吱”地停在地边,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站在地边打量天上,一脸的不屑.好不气派的一支队伍,实在把我们给“震”了.
                然后那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随员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他站在地里的姿态,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
                在这时我想起单位里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他告诉我说,小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会糊风筝却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下来的碎棉线代替风筝线.他把那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
                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思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节选自1996年01期《散文》)
              (1)根据文中“风筝”这一线索,在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纸扎的燕子、苍鹰、蝴蝶、巨龙一旦逃离了人手,为什么便会显得更为逼真?
              ②“我”为什么把风筝仙女看成是自己的朋友?
              (3)你觉得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写出一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4)你对文中“‘钻戒’放风筝”有何看法?请说出理由.(6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 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课题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
              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竞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本文有删改)
              (1)“卑微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简要分析.
              (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②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3)第3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其作用是什么?
              (4)请简要指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 10.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心中的自留地
                  ①自留地,顾名思义,给自己留下的一片土地.在人民公社的时代,除了生产队公共的土地之外,也给每一户社员留下一小片的土地,叫“自留地”.
                  ②我是我们家菜园的主人.那时候我只有十一二岁,就成了道道地地的菜农.冬天,所有的菜已经收获完了,留下干枯的茎和藤,我就用镰刀把它们全割了当柴烧去.菜地上覆了一层霜.我拿起刨锸把菜地刨了一遍,刨出一片崭新的土地,它翻过身来向蓝天做着深呼吸.这时候的土地是醒着的,一场冬雪来它就眠着,眠了一个冬天,养足了墒气,等来年春天孕育新的蔬菜生长.
                  ③春天,我把土弄碎了,碎得像面粉一样.我辟出了菜畦.我把一粒粒菜籽洒向土里,然后又耙匀了.这是一层新土,我在上面盖了一层草毡.菜籽在土里浸泡着,先形成胚胎,再发出芽来,然后就长出苗来,草毡一掀开,就葱郁一片了.菜苗一天天叶子变大,在长高长壮,间了苗之后更加青绿,叶子仿佛变成黑的了.我从井里挑了水洒向菜畦,一瓢一瓢,唰唰,每一株菜都神清气爽起来.它们高兴,我也跟着高兴.我拔了一捆回家让母亲做菜去,吃着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充满着自豪与得意.
                  ④经营菜地就如同经营着一件作品.至今我无法回想起在这里我种下的蔬菜的确切品种.我种下的蔬菜大概有十几种之多吧.我精心地经营着我们的这片自留地,看着豆角、梅豆、丝瓜顺着篱笆爬,甚至爬到高高的树上,看着我种下的架南瓜像小狗一样地满地蜷着,八月十五的时候全村人都摘了我的南瓜炸丸子去,我就异常地开心,心理获得最大的满足.
                  ⑤烈日炎炎,南瓜和向日葵的叶子沮丧地耷拉着,我挑了两只小桶去井里打水.小桶漏出的水在土路上划出鲜明的曲线,打在土上冒出烟来.我把桶中的水浇向南瓜和向日葵的根部,它们立时就会精神起来,在黄昏的风中摇曳歌唱起来.我光着上身,顶着烈日,皮肤被灼得生疼,像被鞭子抽过一样,又油又黑,像被桐油涂过一样.我的每一滴汗在地上都能砸出一个坑来.这个时候,我明白 我的血液已经和蔬菜融在一起了
                  ⑥这就是我的自留地.我耐心地经营它,像梳理着心爱的鸟的羽毛.它在我心中留存了几十年,成为我遥远的儿时的记忆.自那之后,我就没有了这样的自留地.这些年我穿行在城市里,忙东忙西,丢失了自己的脚步.我想我到底是在为什么而忙呢?我究竟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没有谁给我提供准确的答案.我就在想,我如果能够留给自己一片自留地,好好经营我的一方田园,一片天地,筑起我的篱笆,开垦我的菜畦,种植我的四季蔬菜,该有多好?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你是如何理解第⑤段划线句的?
              (3)“我”是怎样经营菜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文章标题“心中的自留地”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