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检测过氧化氢溶液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释放氧气量的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和过程如下:

              材料:鲜肝匀浆、3%过氧化氢、pH分别为5.0、6.0、7.0、8.0的缓冲液、量筒、滤纸片、反应小室(如A图)等.
              方法步骤:①反应小室旋转180°,使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滤纸片,记录在0.5min、1min时产生的气体量②托盘加水至快满为止    ③将2片有酶的滤纸片粘在反应小室的一侧内壁上    ④将量筒横放,灌满水    ⑤反复冲洗反应小室,重复实验,测量pH6.0、pH7.0、pH8.0时产生的气体量      ⑥将8片滤纸放入鲜肝匀浆浸泡1min,用镊子夹起     ⑦反应小室平放在盘中,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伸出的玻璃管上方      ⑧加入pH5.0的缓冲液2mL、3%过氧化氢溶液2mL.将反应小室瓶口塞紧.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
              (2)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②→⑥→ ______ ______ →④→ ______ ______ ______
              (3)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______
              (4)若把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改为酶浓度,是否可以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 ______ (可以或不可以);若可以,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______
            • 2. 某人为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做实验如下:在容器内加入底物和酶混合溶液,先将温度由0℃逐渐升至80℃,得到产物生成曲线如图.然后,他又将温度由80℃逐渐降低至0℃,则后二阶段产物量变化曲线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 3. 实验中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相关变量的处理或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处理 分析
              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 将唾液和淀粉液混合后,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控制无关变量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比较各组插条生根的长度 检验因变量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组密封,一组通入空气 控制自变量
              探究影响人工生态瓶稳定的因素 生态瓶应放在阳光下直接照射 控制因变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③控制温度 0℃ 60℃ 90℃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_____
              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值 5 6 7 8 9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80 90 192 284
              (1)在实验一中,pH值属于 ______ 变量.
              (2)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______
              (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 ______ (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_____
              (4)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 ______ ,为什么? ______
              (5)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 ______ 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 5. 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酶促反应的速率可用底物消失所需的时间(或产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
              B.Ⅰ和Ⅱ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酶浓度和温度不同
              C.AB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
              D.若想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至少应设计3种不同的温度
            • 6. 在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需要始终保持的思想方法是(  )
              A.设置梯度
              B.等量原则
              C.单因子变量原则
              D.重复性原则
            • 7. 乳糖酶能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一 酶浓度 0% 1%  2%   4% 5%
              (乳糖浓度为10%)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100 200
                  实验二 乳糖浓度 0% 5% 10% 20% 30%
              (酶浓度为2%)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65 65
              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D.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条件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 8. 如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先将淀粉酶和淀粉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环境中持续10min,再将酶和淀粉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装置图如下).该实验应采用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试剂检验结果(  )
              A.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
              C.碘液
              D.苏丹Ⅲ
            • 9. 完成下列相关酶实验的问题:
              (1)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本实验的 ______ 变量,而 ______ 则是本实验的因变量.此外,试管的洁净程度、是否准确滴加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等都是本实验的 ______ 变量.
              (2)在37℃,pH=6.8时,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作催化剂所释放的氧气量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 ______
              (3)某同学想使用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请你分析本实验的原理:
              ①淀粉遇碘后,形成 ______ 的复合物;
              ②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后 ______ (填“显”或“不显”色);
              ③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后,根据 ______ 来判断酶的活性.
            • 10. 某同学设计了验证酶特性的实验:取两支试管,编号为A、B,分别加入2mL的稀淀粉糊.向A试管内加入2mL新鲜胃液,B试管内加入2mL新鲜唾液,然后将这两支试管分别放入37℃左右的水浴锅中15~20分钟,取出试管.在两支试管内各滴入2~3滴碘液,摇匀,可见A试管内溶液呈 ______ 色,B试管内溶液 ______ (填“变色”或“不变色”).说明唾液内含有 ______ ,这种物质具有 ______ 作用.对照A、B试管内发生的现象,说明酶具有 ______ 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