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是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处理,请作答:

               

              ①号瓶

              ②号瓶

              ③号瓶

              ④号瓶

              处理

              方法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加适量水,拧紧瓶盖.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拧紧瓶盖.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加适量水,拧紧瓶盖.

              两张餐巾纸,10粒种子,加入很多水将种子浸没,拧紧瓶盖.

              位置

              橱柜

              橱柜

              冰箱

              橱柜

              (1)你认为   号瓶中的种子将会萌发.

              (2)①号与②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①号与③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①号与④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①号瓶的作用是      

              (3)实验中用10粒种子而不用1粒种子,是为了                      

              (4)从以上实验结果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是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

              (5)若外界条件满足,种子依然不能萌发,原因可能是:                         

            • 2.

              A、下图是桃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及来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写序号,“横线”内填写文字.)


              (1)桃花结构中,雄蕊由[1]____________和[2]____________组成.
              (2)完成受精后,[6]____________发育成            .可食用的部分是由____________发育成的.

              B、如图是琳琳同学在某晴天上午设计的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两个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吗?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与            有关吗?

              (3)预测实验(二)结果:A、B、C三塑料袋中,           袋壁内水珠最多。

              (4)实验(二)结论:                   

              (5)分别撕取实验(二)中A内一片叶的一小块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气孔较多的是                         

            • 3. 根据你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是在进行科学研 究和社会调查时常采用的取样方法之一
              B.马铃薯芽有毒.吃马铃薯时,将马铃薯芽去掉就可以了
              C.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进入消化道后可以不经消化也能被直接吸收利用
              D.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在子宫内膜中,胚泡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出人的形态
            • 4.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了采样,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小)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该同学选择对不同车流量的时段进行采样统计,目的是 ______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分别求出不同时段PM2.5浓度的 ______ 值.
              (3)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______
              (4)根据如图写出PM2.5“入肺”的途径(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______
              (5)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请你再举出一个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 ______
            • 5.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取两个玻璃缸编号为A、B,在A、B两缸内各加入500 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A、B两缸内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少于5只)。

              c.在A缸内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B缸不加。

              d.保持A、B两缸内水温为22~25℃,并每天观察和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2)步骤c设计的是      实验,其中实验组是       

              (3)A、B两缸中的蝌蚪数量“不少于5只”,是为了减少      的影响。

              (4)预测实验结果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A缸比B缸    (选填“长”或“短”)。

            • 6.

              下表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家探究过程中实施实验步骤的是

              步骤1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粮食,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步骤3

              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步骤4

              通过几次重复试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A.步骤1
              B.步骤2
              C.步骤3
              D.步骤4
            • 7.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请利用如下实验用具及材料进行实验:

              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湿润的肥沃土壤、烘干的肥沃土壤、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 请回答问题:

              (1)蚯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     或疣足辅助运动。

              (2)在此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作出的假设是: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4)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
              ①取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A、B;
              ②A瓶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B瓶放入 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别放入5条蚯蚓;
              ③然后进行观察。

              (5)你的预测: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________

              (6)对于环境对蚯蚓的影响,请你再提出一个还想探究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实验与探究


              Ⅰ.根据下列有关鸟的结构图片,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1)观察图中①所示,鸟的身体呈         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2)观察图中②所示,鸟的前肢变成             ,适于空中飞行。

              (3)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③             ,能牵动两翼产生飞行的动力。

              (4)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             。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             

              Ⅱ.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教室的空气中是否有细菌存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准备甲、乙2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其中将甲组进行高温消毒。

              ②将2套培养皿同时放在教室内,并将甲培养皿盖打开,5~10分钟后再盖上,乙培养皿盖不打开。

              ③将2套培养皿同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④每天观察一次2套培养皿中所发生的变化,并记录。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上实验中,将甲培养皿盖打开暴露在教室的空气中的过程,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过程。乙培养皿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牛肉汁在实验中的作用:为细菌的生存提供水分、__________。

              (3)请你预测这个小组的实验结果:___ _培养皿中有菌落形成。

              (4)请指出实验设计中不足之处                                

            • 9.

              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

              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此鸡死亡。

              B实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然后,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据上述实验回答:

              (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        ,鸡产生的这种免疫是________免疫。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是否存活?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相当于上述实验方案中的           。(填A或B)

              (4)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______________,健康人是可称______________,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                    。对鸡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                     

            • 10. 针对“未洗的手是否存在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两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

              将装有牛羊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不作处理


              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

              (1)在步骤1中,将装有牛羊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 .
              (2)在步骤2中,为什么用无菌棉棒取样?答: ______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 ______ .
              (3)由A和B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如果将A和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那么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5)A培养皿出现的菌落中,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的是 ______ 的菌落,比较大、呈绒毛状、表面颜色为黄色的是 ______ ,的菌落,黄色是 ______ 的颜色,一个菌落是由 ______ 个细菌或真菌经过 ______ 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