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家研究甲、乙两个品种婉豆,甲品种豌豆为矮化突变体,乙品种豌豆为野生型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推测甲品种较矮的原因是缺乏赤霉素,该假说的依据是赤霉素具有 ______ 作用.
              (2)为了检验上述假说,科学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 ______ 品种碗豆幼苗作为实验组,对照组设置为 ______ .如果技术条件满足,还可测定甲品种和乙品种豌豆体内的 ______ 含量来检验该假说.
              (3)上述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科学家随后测定了甲、乙品种的生长素含量,发现甲品种的生长素含量低于乙品种,通过测定用赤霉素处理过的 ______ 品种豌豆幼苗体内的生长素含量,可推测赤霉素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含量来完成其功能.
            • 2.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______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显著影响的 ______ 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______ 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的生长 ______ (促进/抑制/没有影响).该实验的对照处理如何操作: ______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 ______ (快/慢/没有影响).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 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c.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d.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e.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 3. 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______ 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 H+______ 的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 ______ .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此外,Ca2+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 ______ 酶催化mRNA的合成.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时具有最适宜浓度,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______
            • 4. 如表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1)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______ (填能或否).理由是 ______
              (2)请完善进一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在浓度范围为 ______ 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若干组并编号;
              ③分别用 ______ 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______
            • 5.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气体通过的情况下,起到 ______ 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 ______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2)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 ______ 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3)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 ______ 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 ______
              (4)从图2中B、C组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较GA3单独处理效果更好,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 ______
              (5)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 ______ 所致.
            • 6. 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 ______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顶端”)
              (2)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 ______ 作用,这两种激素中 ______ 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 ______ 关系.
              (3)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 ______ 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 ______
            • 7. 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后来还发现,生长素促进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植物产生乙烯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 ______
              (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 ______ 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3)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 ______ 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
              (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通过促进 ______ 促进植物生长.
              (5)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因变量是 ______
              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______ 中,作为对照组.
            • 8. 油桐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研究人员在夏季对油桐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后,研究了赤霉素与油桐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如图.

              (1)赤霉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______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 ______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它属于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______ 的分子.
              (2)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同浓度GA的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在 ______ 时出现两次峰值,并在14:00 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出现“午休”的原因可能是在夏季的中午,油桐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在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让进入叶片的 ______ 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而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后对油桐的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的 ______ 作用.
              (3)由上图分析,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9. 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 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请回答:
              预处理方法 室温、保湿(甲) 4℃、保湿(乙) 4℃、水浸种(丙) 4℃、干燥(丁)
              种子萌发实验条件 温度和水分等适宜条件
              种子萌发率(%) 0 100 98 0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预处理措施通过影响 ______ 从而影响种子的萌发率.
              (2)结合以图、表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 ______ ,该激素最可能是 ______
              (3)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②分别用 ______ ______ 处理的白菜种子,置予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预测结果: 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
            • 10. 某科研人员为了探究萘乙酸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长势一致的萝卜幼苗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20株.
              ②配制四组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A=2.500mg/L、B=3.125mg/L、C=4.165mg/L、D=6.250mg/L.
              ③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分别处理四组萝卜幼苗,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测量数据如图所示:
              (1)本实验中所用的萘乙酸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和乙烯利一样都称为 ______ .据图可知,随着萘乙酸浓度的降低,萝卜幼苗中的叶绿素含量逐渐 ______
              (2)有人指出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缺陷,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
              (3)本实验还获取了不同浓度萘乙酸对样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处理 样品鲜重(g) 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g)
              A 0.51 11.05
              B 0.51 11.03
              C 0.56 10.82
              D 0.54 10.06
              E 0.61 9.97
              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组别是 ______ .表中数据 ______ (能/不能)支持萘乙酸能够增高萝卜幼苗单位重量中蛋白质含量,原因是 ______ .欲确定使用萘乙酸的最适浓度,应该在 ______ mg/L浓度范围内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其精确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