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兴趣小组发现,农田里的害虫绝大多数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于是他们就保护色形成的原因展开探究,得到了以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小纸片颜色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开始

              数目

              幸存

              数目

              开始

              数目

              幸存

              数目

              开始

              数目

              幸存

              数目

              开始

              数目

              幸存

              数目

              绿

              22

              3

              15

              3

              15

              2

              10

              2

              22

              3

              15

              3

              15

              1

              5

              0

              20

              4

              20

              2

              10

              0

              0

              0

              18

              4

              20

              3

              15

              3

              15

              2

              18

              6

              30

              9

              45

              14

              70

              16

              (1)从数据可以推测,该小组实验所用背景纸是_____ 色。

              (2)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用不同颜色的纸片模拟的是______ ;统计数据时为幸存者补充同色的纸片,模拟的是___________。

              (3)从保护色形成过程可以看出生物进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4)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和环境相适应的如: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适应在水中呼吸;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水分散失,适应在陆地生活……,请你再列举两例生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例子。

              (5)学好初中生物能为我们生产生活服务。请你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为农民推荐两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灭杀害虫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农田害虫数量。

            • 2.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其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项目组别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量(mL)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加7号废旧电池的数量(节)

              不加

              1

              2

              2

              2

              加满江红的量(g)

              不加

              不加

              不加

              15

              30

              放同种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数量(条)

              2

              2

              2

              2

              2

              金鱼存活的平均时间(d)

              15

              5

              3

              8

              10

              (1)表中A和B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满江红能否净化被废旧电池污染的水质,则应选择C、D或_____进行对照实验。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生物既能_____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 3.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都分节。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 4.

              某生物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

              ②A组每天饲喂5克蝌蚪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

              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

              ③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2)青蛙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其方式是            (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特点是              

              (3)该小组同学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组蝌蚪比B组蝌蚪生长发育快。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4)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异的现象,如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                                                     

            • 5. 某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甲状腺激素对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将30只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平均分成A、B、C三组. A组饲喂少量甲状腺激素,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小型青蛙;而不饲喂甲状腺激素的B组蝌蚪则按常态发育;C组破坏甲状腺后,不能发育成青蛙,之后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后,又正常发育成青蛙。

              (1)此实验说明________。

              在本实验中B组实验起到________作用。实验组是________。

              (2)要想在实验室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适宜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适宜的温度;②低温;③玻璃缸密闭;④玻璃缸敞口;⑤未被污染的河水;⑥自来水

              (3)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一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相________的。

              (4)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发现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却较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________。为了防治该病,在日常的饮食中要在多食用________(选牛奶,肝脏,水果,海带和紫菜),否则婴幼儿容易患________症。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