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材料五:后来有人重复了萨克斯的实验,发现有时候小白鼠依旧死亡,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分析后,发现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依据碘能使_______的特性,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需要对叶

              片隔水加热,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漂洗后的叶片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如果不对叶片进行隔水加热,直接用碘处理叶片,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后人的实验证明,萨克斯在实验过程中忽略了光照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请你写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图甲中字母分别代表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学生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


               


              (1)乙实验探究的是图甲中的[ ]活动,实验变量是_______。

              (2)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的[ ]活动。

              (3)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色,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 ]。

              (4)用碘液染色后,叶片不遮光部分变成_______色。

              (5)请你依据本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提出一个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过程是指植物的_______作用。

            • 3. 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问题: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人类对它由疑惑到认知、再到利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先把绿叶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然后选取一个叶片,让其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将这个叶片取下放在隔水加热的酒精中脱色,再用碘蒸气进行处理。最终发现曝光的区域呈深蓝色,遮光的区域则没有颜色变化。
                1883年,美国的恩吉尔曼把一些好氧并能运动的细菌放入盛有一条丝状绿藻的溶液中并制成装片,放在没有空气且黑暗的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丝状绿藻,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1)文中所示,萨克斯把绿叶先在黑暗处放置24个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2)下列装置能够使叶片脱色且科学安全的是 _________。 

              (3)恩吉尔曼做的研究中,好氧细菌只向被光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集中,说明光合作用能产生______________, 场所在______________。

              (4)在农业生产中,给植物增施__________,利用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5)光合作用也实现了能量的转换:把光能转换成为化学能,贮存在__________里。

            • 4.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选取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上的白斑叶片(1片叶上有部分是白色的,有部分是绿色的,白色部分没有叶绿体),实验操作如下:

                 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如上图,A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B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的C点处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至少填两种)

               (2)将该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D区和E区形成对照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4)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__________区进行对照。(填字母)

               (5)若设置A区和D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

               (6)由B区的情况联想到,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任答一点)

            • 5. 某同学循着科学家探究的思路,设计了如下几套实验装置,想对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作进一步的探究。请根据图解,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装置1放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2小时,然后打开阀门M,向漏斗中倒入清水,则对乙瓶内水仙花的生长会产生什么影响?                             ;若再打开阀门N,并等一段时间,则丙瓶内的会收集到何种物质?           ?如何验证?                                                                   

              (2)装置2中除了培养皿内的液体不同外,其它均相同。利用该装置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A、B两装置中的植物在实验前均需做怎样的处理?                                 ;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3)利用装置3进行实验时,该同学可进行如下操作:一是观察不同亮度的台灯在同一距离照射水草时,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二是观察同一亮度的台灯         照射水草时,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据此,你判断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6.

              某研究小组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以探究提高温室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并适宜):

              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0C

              150C

              200C


              (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种植一段时间后,结果发现③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比①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其原因是③号温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初移栽萝卜幼苗时,选择在阴天或傍晚进行,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减弱萝卜幼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变得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物质减少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5)下列植物的食用部分与萝卜相同的是( )

              A. 马铃薯    B.洋葱    C.花生    D.甘薯

            • 7.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图甲,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______ (气体),这是植物进行 ______ 的结果。

              (2)在甲图实验中,为了设置对照,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塑料袋,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大量小水珠,这是叶片进行 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结而成的。这些水分是通过叶片的 ______(结构)散发出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②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出 ______ (气体)。

              (5)光合作用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作用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图表示在某晴天的上午,将一盆植物的部分枝叶用干燥的透明塑料袋罩住,扎紧袋口并置于阳光下。请回答:

                

              (1)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植物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下午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带有火星的卫生香伸人袋内,观察到卫生香复燃,说明袋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气体),该气体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

              (3)傍晚换上黑色不透光的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第二天打开,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棒,结果火柴棒迅速熄灭。若将该袋内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此时袋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气体),该气体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该过程会消耗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的____________。

            • 9.

              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为了研究番茄植物的生理现象,有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透明密闭的小室内,放置两个培养罐,分别存放植物培养液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使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恒定),如装置图1。调节灯的光照强度,根据毛细管内水柱左右移动情况,绘制图2。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影响。

              (1)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车间。植物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运输到根部。

              (2)自然情况下,过强光照会导致番茄幼苗气孔关闭,引起        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      。要验证番茄的呼吸作用,应将该装置放在    环境中,此时毛细管中的水柱移动方式是     。(填字母:A.不移动;B.向左移动;C.向右移动)。

              (4)图2中,在b光照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                 

            • 10.

              分析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1773年,普利斯特利把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植物一起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生活。(如图)

              实验二:英格豪斯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发现只有在阳光下才能获得成功。

              (1)上述科学家做的实验都是关于________作用的实验。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植物在阳光下能吸收小白鼠所呼出的________,并为小白鼠提供呼吸作用所需要的________。

              (3)英格豪斯进一步证实,上述过程需要阳光提供________,并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最终贮藏在________中。

              (4)下面式子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面式子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

              ②绿色植物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