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生物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下表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4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碎屑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中的淀粉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______ .
              (2)共设计了 ______ 组对照实验,若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 .
              (3)若选用1号和4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
              (4)实验结果是 ______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 ______ .
              (5)为什么放在37℃水浴中? ______ .
              (6)有的同学还想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馒头的影响,再设置第5号试管,第5号试管放入的物质和 ______ 号相同,并且5号试管应放在 ______ ℃水浴保温10分钟.
            • 2.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B.在操作步骤③时,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的水浴中保温对实验没有影响
              C.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
              D.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 3.
              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实验材料为(  )
              A.淀粉液+唾液
              B.淀粉液+清水
              C.唾液+碘液
              D.唾液+清水
            • 4.
              某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小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拌匀.②将馒头碎屑A与2毫升清水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将馒头碎屑B与2毫升唾液放入2试管中充分搅拌(如图);

              ③把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④10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各滴2滴碘液,摇匀.
              (1)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到 ______ 试管不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对 ______ 具有消化作用.
              (2)1号试管在试验中起到的是 ______ 作用.
              (3)实验中37℃左右的水温模拟了人体中的 ______ 温度.
            • 5.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 管 加 入 物 质 温 度 加 入 碘 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需要适宜的pH
              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效率很高
            • 6.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向三支试管各加入淀粉糨糊2毫升,再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向C试管中滴入一滴稀碘液,三支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A试管 ______ ;B试管 ______ ;C试管 ______ .
              (2)将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观察10分钟,10分钟内,C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A、B试管 ______ .
              (3)观察10分钟后,取出冷却,再向A、B试管中各加入几滴碘液,A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B试管的现象是 ______ .B试管内的现象证明: ______ .
              (4)这个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与B试管进行 ______ .
            • 7.
              如图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图下的编号,排出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 ______ .
              A、甲→乙→丙→丁→戊  B、乙→甲→丙→丁→戊  C、乙→甲→丁→丙→戊  D、乙→丙→丁→甲→戊
              (2)图丁:往①号试管内注入 ______ 2毫升;往②号试管内注入 ______ 2毫升.振荡这两支试管,目的 ______ .
              (3)图丙:将这两支试管放在 ______ 水中恒温 ______ 分钟后,取出这两支试管,冷却.
              (4)图戊:往①、②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碘液,可以看到①号试管里糨糊变成 ______ ,②号试管里的糨糊 ______ ,分析原因 ______ .
              (5)在实验过程中,①号试管的作用是 ______ .
            • 8.

              下图表示某些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a过程主要是在_________中进行的。

              (2)图中的b过程叫做________,c过程主要是在细胞的_______内进行的。

              (3)某同学完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后,写出了如下实验记录: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min)

              加碘液后的现象

              淀粉糊、清水

              37

              10

              变蓝

              淀粉糊、唾液

              37

              10

              不变蓝

              淀粉糊、唾液

              5

              10

              变蓝

              若以其中的②和③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列营养物质中,能够遇碘液变蓝的是(  )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淀粉
              D.脂肪
            •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 mL唾液

              ?

              2 mL唾液

              搅拌后保温

              都在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都往试管中加入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作为1号试管的         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酶。

              (3)3号试管的?处应填写   ,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通过口腔内                     的切割、磨碎,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