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敏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她提出的问题:馒头在口腔中为什么会变甜?制定实施计划:小敏同学进行了三种处理:

              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
              (1)根据提出的问题,小敏应选择 ______ 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 .
              (2)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 ______ 形成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 ______ 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______ .
              (4)如图曲线表示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 ______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 2.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则2号试管应加入(  )
              A.2mL水
              B.2mL唾液
              C.1mL水
              D.1mL唾液
            • 3.
              在一次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小组按照下表的设计方案,认真仔细的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号和②号试管中都变蓝了,这与实验的预测不相符.为此,该小组对实验设计进行了讨论.你认为如果要开展后续实验,首先要考虑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A.适当减少馒头碎屑量
              B.改变水浴的温度
              C.是否进行搅拌
              D.滴加碘液量的多少
            • 4.
              下表是小波同学做的有关“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记录.试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后,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
              2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后,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
              (1)在这个实验中,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2号试管起 ______ 作用.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了 ______ .
              (3)“充分搅拌”模拟 ______ 的作用.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 5.
              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丙表示 ______ 的消化过程.
              (2)蛋白质最终在消化道的 ______ 中彻底消化分解成 ______ .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馒头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①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______ ]和[ ______ ]号试管进行实验.
              ②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③实验2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摇匀后,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 6.
              请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A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向C中滴入稀碘液,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
              (2)将三支试管震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欲热十分钟,C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
              (3)水浴十分钟后,向A、B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A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B试管内的现象是 ______ .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与B试管 ______ .
              (4)根据本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7.
              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名称 操作或注意事项 目的
              A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两支试管在37°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 使唾液中消化酶更好的发挥作用
              B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 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C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 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D 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 检测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 8.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mL唾液 37℃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mL清水 37℃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______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______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______ ,2号 ______ .
              (4)本实验用37℃水溶,是因为 ______ .
            • 9.
              请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A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向C中滴入稀碘液,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
              (2)将三支试管震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加热十分钟,C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
              (3)水浴十分钟后,向A、B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A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 ,B试管内的现象是 ______ .
              (4)根据本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10.
              探究题: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______ ,作为1号试管的 ______ 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 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通过对1号试管与2号试管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
              (4)通过对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 ______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