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利用酒精灯加热至煮沸3--5分,其主要目的是    
            • 2. 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冋答问题.

              资料一:如图1所示,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喝到牛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行为也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资料二:为了探究如何保鲜肉汤,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目的是杀死细菌.然后将甲、乙两装置都放在25℃环境中,几天后,同学们发现:肉汤能够保鲜的装置是    ;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乙装置的玻璃管取下,然后将肉汤放到冰柜中,结果一周后发现肉汤还是新鲜的.这说明    .通过上所述实验可知:细菌繁殖的条件是    
            • 3. 如图是4位同学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的一段对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②同学的提问,老师说:“选择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制成培养基,这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    ,因此必须为其提供现成的有机物.
              (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①同学的说法不是很准确,原因是培养基配制好后,必须经过    才能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
              (3)用无菌棉棒在手心处擦几下,然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能够很好的回答③同学的问题,此步骤属于细菌和真菌培养中的    
              (4)取甲、乙两个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皿,灭菌.如果“用无菌棉棒在手心处擦几下,然后在甲培养基上轻轻涂抹”,此操作是实验组,那么对照组的处理是    
              (5)将甲、乙两个培养皿放在适宜的相同环境中,过一段时间会看到甲培养基中有    (细菌、真菌/菌落)出现,而乙培养皿中没有,则说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
              (6)如果按上述正确的实验操作后,乙培养皿中出现的现象与假设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    
            • 4. 下面是探究教室里是否有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请你帮助设计完成.材料用具:1号和2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透明胶带,放大镜.
              ①提出问题:教室的空气里有细菌和真菌吗?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并实施:
              1号培养皿处理方法:打开培养皿,暴露在教师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
              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在本实验中起    作用.
              把两个培养皿放在    
              ④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1号培养皿有多种菌落形成.
              2号培养皿    
              结论是:教室的空气里有多种细菌和真菌.通过实验可知细菌和真菌适合于生活在营养丰富、温度适宜等环境.
            • 5. 如图是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所做的实验,该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论”.请回答:

              (1)玻璃管没有被打碎时,肉汤没有腐败,说明肉汤中没有    
              (2)一旦打碎了玻璃管,肉汤就会腐败,说明了肉汤中有    
              (3)有该实验可以推测    
              (4)巴斯德发明了保存牛奶的    法,他被后人称为    
            • 6. 某同学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在安置好装置之后,利用酒精灯和其他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    
              (2)除实验装置中给出的细菌生活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    .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    .         
              (3)肉汤将会腐败的试管是:    .(A直玻璃管的试管   B弯玻璃
              的试管)
              (4)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    
            • 7. 张宁同学有天观察到一块腐烂的肉上有一些蛆(苍蝇幼虫),他产生了疑问“蛆是从哪儿来的呢?”请你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帮助张宁同学解开这个疑团.(实验材料:①两个相同的玻璃碗 ②两块大小相同的新鲜猪肉③纱布)
              (1)提出问题:腐烂肉上的蛆是从哪儿来的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验计划: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A、B玻璃碗中,A碗碗口    B碗碗口敞开(设制    实验),然后将两碗置于相同环境(有苍蝇),连续几天进行观察,记录A、B两碗中猪肉的变化情况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 8. 如图所示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不变质的是乙瓶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否煮沸
              D.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 9. 如图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被成为“微生物之父”的科学家是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5)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细菌和真菌作为    参与了物质循环.
            • 10. 为了探究细菌生存的条件和食品腐败的原因,某生物小组用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试验,变量是什么:(  )
              瓶号
              加入物质50毫升灭菌牛奶50毫升灭菌牛奶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不作处理不作处理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25℃5℃25℃
              A.2组,温度、空气
              B.2组,温度、消毒棉球
              C.2组,温度、细菌
              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