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是小刚同学做的两个探究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学习了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食品的知识后,他准备了一些干酵母、白砂糖、不同温度的水、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和相同的小气球,做了以下的实验操作:

                    ①将两个玻璃瓶分别编为甲瓶和乙瓶,各装入3克干酵母、10克白砂糖.

                    ②在甲瓶中加入100毫升10℃的水、在乙瓶中加入100毫升30℃的水.

                    ③在两个玻璃瓶瓶口处分别套上小气球.

                    实验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问小刚同学此实验探究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此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_____

              (3)按此实验操作,30分钟后,两个玻璃瓶的水中都会产生气泡,你认为该气泡说明实验中产生了气体,该气体是 ____.___ 瓶产生的气体相对较少,____ 瓶瓶口的小气球会明显膨胀.

              实验二:小刚学习了动物的行为的知识后,选择蚂蚁这种小动物进行了仔细观察,他发现经常看到蚂蚁吃饼干等含糖食物,但很少看到它们吃酸味、辣味的东西,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如图2)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4)实验预测:若实验结果是蚂蚁在加浓糖水的棉花团周围聚集,则说明____

              (5)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____类,它体表具有坚韧的____ ,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6)蚂蚁是营群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

              (7)若要探究蚂蚁喜欢吃甜食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则应该选择 ____的蚂蚁来做实验.

            • 2.

              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根据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原理,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___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甲、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4) 鹅颈瓶实验证实了                            ,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方法,后人称巴斯德为“             ”。

            • 3.

              下面是家庭酿米酒的具体操作过程:

              先将糯米煮熟,待冷却至30°C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曲,与糯米饭混匀后置于瓷坛内,在中央挖一个洞,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加盖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采取保温措施,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C)12个小时即成。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加入酒曲前需将糯米煮熟,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糯米中加入酒曲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气体造成的。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气体,最终还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酿酒的原理。

              (4)有一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甜酒没制出来,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果果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小时

              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

              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

              呈蛋花状态,微酸

              8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它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6)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小时为宜。

            • 5.

              小华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盆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华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回答:

              (1)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酵母菌与细菌的细胞相比,其结构的最主要区别是                 。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           

              (2)分析上面的过程,小华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你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她在一杯温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粉, 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小华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实验原理分析: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生物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表一

              请分析回答:

                 ⑴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它是一种细菌,它的细胞内_______________(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因为乳酸菌只能在____________(有氧或是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⑵制作酸奶时牛奶加糖后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图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⑷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表一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小时为宜。

            • 7.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常常涉及到生物学知识,如草莓成熟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鲜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为了探究草莓在低温下能否延长保鲜时间,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一个草莓园里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草莓,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其他环境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甲 草莓50个  4℃ 相同  2天  无 
              乙  草莓50个  常温  2天  46个 
              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______ ;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______ .
              (2)你认为草莓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据此结论,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______ (答出1点即可)
              (3)制作酸奶和泡菜时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是 ______ .
              (4)当前许多中小学生喜欢在学校附近的小商小贩处购买“三无”食品,经常食用此类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______ (答出1点即可).
            • 8.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发酵知识时,做了一系列拓展探究。请根据下列探究回答问题。

              探究一: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制作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4%

              1.6

              3.2

              3.8

              3.5

              3.4

              3.2

              2号坛6%

              1.2

              5.5

              4.0

              1.8

              1.2

              1.2

              3号坛8%

              0.5

              2.0

              1.8

              1.6

              1.5

              1.2

              (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制作的泡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发酵,并使用盐水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盐水。

              (2)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盐水浓度不同,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实验变量惟一。

              (4)兴趣小组在25℃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快速繁殖,其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探究二:在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糖、水和少量酵母菌。瓶口和连有导管的橡皮塞均用凡士林密封住(整个过程均无菌操作)。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5)试管中的石灰水会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此装置放到冰箱里,会出现上述现象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探究一中制泡菜的微生物与探究二中的酵母菌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发酵知识后,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_,玻璃杯必须密封的原因是____.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__.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步骤.

              (4)本实验除_______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柱状图得出结论: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____。

            • 10. 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 ,小伍同学根据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原理,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___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甲、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方法,后人称巴斯德为 “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