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法灭菌。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步骤③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甲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失误操作是____________。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将1 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

              (4)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 3.

              纤维素分子不能进入酵母细胞.为了使酵母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为原料生产酒精,构建了含3种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下面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的示意图.


              (1)本研究构建重组质粒时选用四种限制酶.其识别序列如下图,为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环接,可选用的限制酶组合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设置菌株Ⅰ为对照,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3)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过程,与菌株Ⅱ相比,在菌株Ⅲ、Ⅳ中参与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还有__________

              (4)在以纤维素为唯一C源的培养基上分别培养菌株Ⅱ、Ⅲ、Ⅳ,菌株__________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酵母菌生产酒精的细胞部位是_______________,产生酒精时细胞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在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时,菌株Ⅳ更具有优势,因为导入的中重组质粒含有_________,使分泌的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减少因培养液更新而造成的酶的流失,提高酶的利用率.

            • 4.    加工橘子罐头时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不能产生所用酶的是(  )
              A. 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                            
              B. 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 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                            
              D. 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 5.

              用蔗糖、奶粉和经蛋白酶水解后的玉米胚芽液,通过乳酸发酵可生产新型酸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消耗量与乳酸生成量呈正相关
              B.酸奶出现明显气泡说明有杂菌污染
              C.应选择分裂旺盛的乳酸菌接种
              D.奶粉为乳酸菌发酵的唯一氮源
            • 6.

              水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微生物降解是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PVA分解菌能产生PVA酶分解PVA,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分解PVA的细菌,应采用以__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实验中还应设置对照组。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要测定土壤稀释液中微生物的数目,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计数板直接计数。若将100 mL含有PVA分解菌的土壤样品溶液稀释104倍后,取0.1 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选择培养基表面,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0个,空白对照组平板上未出现菌落,则100 mL原菌液中有PVA分解菌________个,该方法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一般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要鉴定分离出的细菌是否为PVA分解菌,培养PVA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碘用于鉴别PVA分解菌。要比较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用含相同PVA浓度的上述培养基来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

              (4)提取橘皮精油,常采用________而不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如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___环境中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相应的灭菌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如图是微生物纯化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A效果与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_______,应该保持____________等不变(至少答两项)。 

            • 8.

              工业生产中会产生一些含碳有机废水,某细菌X在生物处理废水中能发挥很大作用,现要对其进行筛选。

              (1)应选用上表中的 (填图中字母)培养液,解释不选用其他培养液的原因:a   ,b

              (2)接种前培养基必须进行 灭菌,为确定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可设置的 空白培养基为对照组;若要制作平板,常在培养液中加入   作为凝固剂,培养时,需将平板 放置。

              (3)为获得单个菌落,某同学将细菌X接种到正确的培养基中,经培养后,其中一个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    ,所用的接种工具是         ,该同学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4)对细菌X计数时,可吸取菌液1ml稀释1000倍,然后吸取稀释后的菌液0.2ml,接种于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为61、62、63,则该菌液中的细菌X数量约为        个/ml。

            • 9. [生物——选修1:生物 技术实践](15分)酸菜,古称道,《周礼 》中就有其大名。制作酸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期限。请回答:

              (1)酸菜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但是在发酵初期,很多杂菌会大量繁殖,其中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菌种纯化,在对该菌种进行培养时,与常规培养基相比,还需要额外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持所获得的菌种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若采用临时保藏,需将菌种接种在___________上。放入4℃冰箱中可保藏3-6个月;若要长期保存,可将菌液与灭菌的_______ ___混匀,放在-20℃的冰箱中保存一年。

              (4)在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酸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A同学认为是杂菌污染导致的,B同学怀疑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说出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支持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10.

              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完成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用添加了100μg/mL蛋白质H的培养基培养MRSA菌,其生长正常。

              实验二:用添加了2μg/mL青霉素的培养基培养MRSA菌,其生长正常。

              实验三:用同时添加了100μg/mL蛋白质H和2μg/mL青霉素的培养基培养MRSA菌,MRSA菌不能生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素的用量是该实验的      变量。应保持      ,目的是      

              (2)实验三和实验二对比表明                         

              (3)测定培养液中MRSA菌的活菌数量,不宜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适合选用        法进行计数,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