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雨绵绵,润物无声。然而有一种雨水,却被人们称作“天堂的眼泪”“看不见的杀手”,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样的雨水叫作酸雨。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进入大气后,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某生物兴趣小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进行的探究实验: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30粒小麦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醋酸中加入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小麦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④持续一段时间后,花盆中小麦幼苗叶片变黄直至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他们做出的假设是______。
              (2)他们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小麦幼苗,每天喷______作为对照。
              A.蒸馏水   B.自来水   C.池塘里的水   D.不是酸雨的雨水
              (3)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小麦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是否合理?
            • 2.

              随着经济的发展,酸雨污染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酸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作了以下探究实验.(注: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度,pH值小于7的溶液,pH值越低酸性越强)


              请问: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

              (2)实验步骤中有两处明显不足,请找出改正:①_____;②_____。

              (3)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请举一例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_____。

            • 3.

              如图1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籽粒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与菜豆种子相比,玉米籽粒特有的结构是[__].

              (2)菜豆种子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因为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__(填标号)四部分组成。

              (3)某生物兴趣小组还进行了“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探究.

              他们准备了三种溶液:A组:pH=7的清水;B组:pH=5的酸性溶液(食醋和水勾兑); C组:pH=3的酸性溶液(食醋和水勾兑);

              (PH值表示溶液酸碱度,当pH<7,为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当pH>7,为碱性,且pH值越大,碱性越强,当PH=7,为中性)

              实验步骤:将50粒菜豆种子分散放在铺了土壤的培养皿里,保持湿润,放在有阳光的地方,4天后挑取18粒芽长(幼根)为1cm的种子,平均分成三组,分别置于A、B、C三种溶液中,观察芽长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兴趣小组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将A、C两组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2,表是B组豆芽的芽长实验数据.

              表   B组豆芽芽长

              时间

              芽长(cm)

              平均值

              第5天

              1.0

              2.8

              3.0

              1.7

              1.1

              2.4

              2.0

              第6天

              1.0

              3.0

              3.1

              1.9

              1.1

              2.9

              2.2

              第7天

              4.8

              3.9

              3.2

              3.8

              2.0

              3.0

              3.4

              第8天

              5.2

              4.3

              3.5

              4.1

              2.3

              3.0

              3.7

              请在图1中绘制出B组豆芽芽长变化曲线

              ②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