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完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实脸中“装淀粉液和唾液(或消水)的两支试管要保持37℃的恒温一定时间”这一操作产生了疑问,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
              组别 加入的物质 处理 温度 保温时间 加碘液后的现象
              甲组 淀粉液+2ml唾液 搅拌 37℃ 10min
              乙组 淀粉液+2ml唾液 搅拌 80℃ 10min 变蓝
              丙组 淀粉液+2ml唾液 搅拌 0℃ 10min 变蓝
              请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选择的变量是 ______ 。
              (2)滴加碘液后,甲组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3)分析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淀粉在人体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糖尿病人要控制淀粉类食物摄入,同时需要注射 ______ ,目的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
            • 2.
              如表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
              试管 物质 温度 时间 碘液 现象
              A 馒头碎屑+清水 37℃ 3分钟
              B 馒头碎屑+唾液 37℃ 1分钟 变蓝
              C 馒头碎屑+唾液 37℃ 2分钟 部分变蓝
              D 馒头碎屑+唾液 37℃ 3分钟 不变蓝
              (1)A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
              (2)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______ 。
              (3)B、C和D三去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______ 。
              (4)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 ______ 。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5)实验结果中B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D试管不变蓝,D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______ 。
            • 3.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______ 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3)实验中1和2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1,2号试管都要在37℃下实验的原因是 ______ 。此实验预期2号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 (填变蓝或不变蓝)。
              (4)实验结束后,该小组的同学还绘制了营养物质消化曲线图,图中曲线 ______ 表示淀粉的消化。
            • 4.
              生物科学实验是我们应用科学方法、认识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下图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该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号试管;步骤C中为什么将两支试管放到37℃的水中?______;步骤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实验时,如果探究的问题是“下雨前后尘埃粒子是否一样多?”做出的假设是______。
              若用五点取样法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以下抽取样本的方法(深色表示取样的位置)正确的是______。

              (3)下图1表示“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图2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结果画的简图。

              ①观察前,需要用湿润的棉絮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裹起来,并露出尾部,原因是______;实验中,如何固定小鱼尾鳍?______。
              (2)该同学画的简图中,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据此判断,甲所示的血管是______。
            • 5.
              如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问题:
              试管号码 A B C D
              加入物质 浆糊、清水 浆糊、唾液 浆糊、唾液 浆糊、唾液
              温度 37℃ 37℃ 100℃ 0℃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1)若以A和B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2)若以B、C和D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 ______ .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 ,可以消化分解 ______ ;该实验中唾液中的淀粉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温度是 ______ .
            • 6.
              如图所示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的部分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1)请你整理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从先到后依次是 ______ (填字母)。
              (2)该实验中 ______ 号试管是用作对比的。
              (3)实验结果:2号试管里的浆糊不变成蓝色,这说明 ______ 。
            • 7.
              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丙表示 ______ 的消化过程.
              (2)蛋白质最终在消化道的 ______ 中彻底消化分解成 ______ .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馒头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①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______ ]和[ ______ ]号试管进行实验.
              ②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③实验2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摇匀后,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 8.
              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涉及以下步骤(如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整理出他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用字母表示) ______ .
              (2)你认为他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3)该同学将试管放入37℃水中的目的是 ______ .
              (4)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 号试管不变成蓝色,原因是 ______ .
            • 9.
              如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问题
              试管号码 A B C D E
              加入物质 糨糊、清水 糨糊、唾液 糨糊、唾液、盐酸 糨糊、唾液 糨糊、唾液
              温度 37℃ 37℃ 37℃ 100℃ 0℃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1)若以A和B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验证 ______ 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若以B和C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验证唾液在酸性条件下 ______ 分解淀粉.
              (3)若以B、D和E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验证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 ______ .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 ,可以消化淀粉.
              (5)A和E能否构成一组科学的探究实验?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 10.
              如表是某小组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实验,请回答:
              分组
              操作步骤
              甲组 乙组 丙组
              洁净试管
              加入材料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滴加淸水或唾液(2mL) A B 唾液
              振荡后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C液 2滴
              观察颜色变化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表中A为 ______ ,B为 ______ .
              (2)37℃水浴保温,模拟的是 ______ .
              (3)检测淀粉的C液是 ______
              (4)探究牙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______ 两组实验进行对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