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①崤、渑②之阻,当秦陇之襟喉③,而赵魏之走集④,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⑤之候⑥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⑦,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亡者,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⑧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⑨,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⑩![1] 



              【注】①挟:凭借;②崤、渑:古地名,指崤山与渑池;③襟喉:险要之地。襟:古指衣的交领;④走集:集散中心;⑤治乱:治:治理的好,太平;乱,治理得不好,无秩序,不太平;⑥候:症候,征兆;⑦继以五季之酷:紧接着又遭五代的严重破坏;⑧放:放纵;⑨治忽:即治乱;⑩唐之末路是矣:唐代的末路就是前车之鉴啊!

            • 2. 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①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②盖:大概,表示推测。③就傅:跟随老师。④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⑤即朱熹,宋代哲学家、教育家。


            • 3.

              司马迁传(节选)

              ◆班固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qióng)、筰(zuó)、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注释】①龙门:山名。“耕牧河山”中的山亦指此山。②略:略定,攻克平定。③汉家之封:汉朝的封禅典礼。④周南:指今洛阳一带。后文“河洛之间”亦指洛阳。⑤虞夏:指虞舜夏禹时代。⑥典天官事:主管天文工作。⑦接千岁之统: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⑧论:引述和编撰。次:顺序记事。⑨俚:鄙俗。⑩核:翔实正确。

            • 4.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5.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6. 观湖中之鱼 明世间至理
              【甲诗】钓鱼不得
              〔唐〕李舜弦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香里暗消魂.
              依稀纵有
              ,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

              【乙文】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
              茗于湖滨(A    )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B    )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
              ,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 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    )引之.鱼图食(D    )并吞钩.久
              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1)请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处.(2分)
              (3)【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
              (4)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
              寻 丈 之 外 水 纹 攒 动 争 喋 他 物 如 故.
              (5)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6)【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
              (7)【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
              (8)【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9)积累链接:鱼儿,是可爱的小动物,《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往来翕忽.
            • 7. 仰慕劲松品格之高洁.
              【甲】松风阁记(节选)
                                             刘基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潇洒而杜疏.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石潄;稍大,别如奏雅乐;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
              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
              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注】①樛(jiū):弯曲向下.②离奇:树根盘曲.巃嵷(lóngzòng):高耸.③扶疏:枝叶繁茂.④黩(dú):忧.⑤昏秽: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⑥寂寥:寂静.⑦宜乎:怪不得.⑧违:离开.⑨石潄(lài):沙石上的急流.⑩上人:和尚.⑪洋洋:快意的样子.⑫汩(gǔ):乱.⑬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⑭高:品行高尚.⑮清:品行纯洁.
              【资潭链接】(1)颖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2)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乙】南轩松(李白)
                                   南轩有孤松,
              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①绵幂(mì):延绵覆盖.
              (1)解释文中加点宇词的意思.
              ①方舟上人
              阁其下        
              ②予
              过而止之    
              ③盖虽在山林而
              人不远       
               
              叶自绵幂    
              (2)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其 大 风 至 则 如 扬 波 涛 又 如 振 鼓 隐 隐 有 节 奏.
              (3)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    
              (4)【甲】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    
              (5)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    
              (6)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    
              (7)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乙】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    
              (8)【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    
              (9)《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诵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    
            • 8.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自 
              富阳至桐庐
              非亭午夜分
                        B.从
              流飘荡
              隶而
              者,崔氏二小生

              C.绝
              猿则百叫无
              空谷传响,哀转久
                   D.日
              有时见
              光下澈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
              ①天山
              色(    ) ②一百
              里(    ) ③互相
              邈(    ) ④窥谷忘
                  
              (3)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
              ①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②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4)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对)
              ①两岸连山无阙处,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    
            • 9.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
              玩焉(    )     ②余以为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
              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读文赏荷:
              ①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
              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
              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
              ②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    
              ②己过不改则
              德       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人非上智,
              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所不能

              B.
              ①惰慢
              骄,孝敬衰焉
              ②至
              无可用,放之山下

              C.
              善小而忽之不为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
              ①戒
              小恶,终无大庚
              ②是故所欲有甚
              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