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我省某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研,在活动中共记录鸟类158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09种,占65.99%;从迁徙来看,留鸟(不迁徙的鸟)共104中,占65.82%,旅鸟(迁徙徒中路过此处的鸟)有24种,占15.19%;冬候鸟与夏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分别为13种和12种,占8.23%和10.76%
              (1)该小组走访了解鸟类资源,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______ (调查法、实验法)
              (2)在观察鸟类的生活状态时,可使用的仪器是 ______ (望远镜、显微镜)
              (3)该小组对鸟类进行归类时,除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外,还依据了 ______
              (4)通过调查发现,该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数在逐年增加,说明 ______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5)请将活动中记录的鸟类种数情况,按有迁徙习性和无迁徙习性两类,画出饼状图.
            • 2. 红腹滨鹬是一种体重仅大约140克的小鸟(如图),每年春天都不远万里从大洋洲飞往北极地区繁殖.途中它们只在中国的渤海湾滩涂停歇一次,以补充能量.

              (1)研究动物的行为,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确定红腹滨鹬的迁徙时间和路线,主要使用 ______ 法,研究环境因素对红腹滨鹬迁徙行为的影响主要使用 ______ 法.
              (2)红腹滨鹬的身体就像一个完美的飞行器,它的许多结构及生理特点都有助于长途飞行.下面方框内所列举的特征中,有助于减少飞行阻力的有 ______ ,有助于减轻体重的有 ______ ,有助于为飞行提供动力的有 ______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两翼发达
              ③骨骼轻、薄,有些骨内部中空
              ④体色和环境颜色近似
              ⑤借助气囊进行双重呼吸
              ⑥口内没有牙齿
              ⑦直肠短,随时排出粪便
              ⑧胸肌发达
              ⑨心跳频率快
              (3)红腹滨鹬非常偏爱渤海湾“滩涂中盛产的美食--小小的河蓝蛤.从外形观察可知,红腹滨鹬的趾间无蹼、 ______ 较长,便于涉水捕食河蓝蛤,由此可见,生物的 ______ 与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4)红腹滨鹬栖息的潮间滩涂蕴含着大量的蛤类、螺类、沙蚕等底栖动物,还有虾、蟹、海藻等,体现了生物 ______ 的多样性.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渤海湾内进行了大量的围海造地项目,使得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请你提出一条保护红腹滨鹬等生物的措施 ______
            • 3. 温度对蔬菜的保鲜影响较大.某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在市场上买了一些新鲜青菜,平均分成了三等份,放在编号为1、2、3的塑料袋中,做了如下实验:
              编号 温度 时间 结果
              1 -5℃ 48h 冻烂
              2 5℃ 48h 与实验前基本相同
              3 32℃ 48h 腐烂
              (1)此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2)编号3中青菜腐烂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3)通过此实验,可得出青菜保鲜的最适宜温度为 ______
              (4)请根据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写出可以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其它方法: ______
            • 4. 有媒体报道“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植物油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某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1)实验器材:普通植物油,转基因植物油,稻谷若干,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2)实验过程:
              ①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各选取两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数量相等、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
              ②甲组饲喂拌有普通植物油稻谷,乙组饲喂 ______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______
              ③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④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Ⅰ.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 ______ (填有或无)影响.
              Ⅱ.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 ______ (填有或无)影响.
            • 5. 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后,便把两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他将马铃薯块取出比较,惊讶地发现了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
              (1)根据你学的知识,你认为他发现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 ______
              A.死了       B.没有带芽眼       C.块太小        D.没有根
              (2)为了验证该原因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
              ①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②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 ______ 种在甲花盆内,将 ______ 种在乙花盆内,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③小刚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 ______
              ④结果 ______ 花盆中的马铃薯块茎会发育成幼苗,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 ______
              ⑤通过实验,小刚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3)小刚用马铃薯块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 ______ 生殖,这种繁殖方式产生的后代由于只具备 ______ 的遗传特性,因而能够稳定的保持 ______ 的遗传特性,有利于个体的快速增殖和生物种族的繁衍.
            • 6. 以下是有关植物栽培的科学探究活动.请补充完整:
              (1)实验步骤:
              ①选取长势和重量基本相同的30株玉米苗,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10株.
              ②将3组玉米苗放置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培养一段时间后,3组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玉米苗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
              甲组 0.06% 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
              乙组 0.03% 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
              丙组 0.06% 蒸馏水(不含无机盐)
              (2)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甲组的平均长势比乙组的平均长势 ______ ,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效率越强.
              ②若丙组的平均长势明显比甲组弱,说明玉米的生长还需要 ______
              (3)请分析并回答:
              ①该实验采取每组10株玉米苗,并计算每组的平均长势,目的是 ______
              ②为了探究昼夜温差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要增设丁组,甲组与丁组除1个条件不同外,包括白天温度30℃等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______
              A.甲组始终光照,丁组始终黑暗   B.甲组与丁组夜间温度相同
              C.甲组夜间温度12℃,丁组夜间温度22℃D.甲组与丁组用不同品种的玉米苗
              ③为了增强丙组的长势,有学生提出使用高浓度的化肥溶液,你认为可行吗?并说明原因 ______
            • 7.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可能含有某致癌物质.小明看了媒体报道后发生了如下行为:
              A.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
              B.小明认为致癌物可能是黄樟素;
               C.小明脑海中想:“九层塔中的是什么物质呢?”
              D.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请将小明的行为按科学探究过程顺序排列起来: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填字母)
              (2)其中B和D分别属于小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______ ______ 步骤.
              (3)经过探究后,小明的想法是 ______ (正确或错误).
            • 8.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细菌、真菌滋生的条件”将三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标以A、B、C,并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
              各滴加10毫升蒸馏水
              取某品牌同一包装内的饼干,分别放入培养皿中 不放饼干
              灭菌后,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暴露30分钟,然后盖上培养皿
              置于室温 放入冰箱 置于室温
              两个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结果 有很多微生物 有少量微生物 观察不到微生物
              (1)若A与C是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2)实验步骤②中的不足之处是:应将 ______ 饼干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3)实验步骤③相当于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 ______
              (4)比较A与B装置的观察结果,说明了低温 ______ 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5)在观察和记录时所看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那么,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______ 生殖.
            • 9. 小明家的村东有一条小河,小时候他经常看到河里有小鱼、小虾.可是近几年河里逐渐没有了这些鱼和虾,就连河边的稻田中也看不到小螃蟹.小明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河中会没有了鱼和虾?”生物课上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后,他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开这个疑团.现在请你也参加这个探究活动,与小明共同制定实验计划.
              (1)你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2)你做出的假设是 ______
              (3)你设计的实验方案:
              ①准备两只同样的鱼缸,其中一缸放入村东河水,另一缸放入 ______
              ②在每只鱼缸中各放入10条该村同种且大小相近健康的小鱼.
              ③把两只鱼缸放入 ______ (填“不同”或“相同”)的环境中,用同一方法饲养.
              ④观察小鱼的生长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讨论:
              ①实验中取两只鱼缸的目的是 ______
              ②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③步骤中为什么放10只小鱼而不是1只小鱼? ______
              (5)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10.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细菌等大量的病原体,我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皮肤具有屏障作用,植物果实的果皮同样也具有屏障作用,下面为某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西红柿进行的模拟探究活动.
              实验用品:洁净塑料袋4个、果皮完整、大小相同的新鲜西红柿4个、等量的西红柿腐烂物2份
              探究过程:将4个西红柿洗净、擦干,处理方法如表所示,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均放置在25℃的环境中,四天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1号 果皮完整,不与腐烂物接触 不腐烂
              2号 果皮完整,与腐烂物接触 不腐烂
              3号 果皮划破,不与腐烂物接触 轻度腐烂
              4号 果皮划破,与腐烂物接触
              请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西红柿在本探究实验中起的是 ______ 作用;
              (2)请你预测4号西红柿的实验结果为 ______ ;(填“不腐烂”、“轻度腐烂”或“严重腐烂”)
              (3)在免疫学上,人体皮肤的这种屏障作用属于 ______ 免疫;
              (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促使其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 ______ ,从而参与病原体的清除;
              (5)某人不慎被一只疯狗咬伤,患上了狂犬病,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