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是某小组进行测定某种食物能量的实验。他们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大
              豆和玉米。实验装置设计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同题:
              (1)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预测:实验过程中把质量相同的花生、大豆和玉米点燃,加热相同质量、温度的清水,哪一个使水温升高的最多______。
              (3)本实验的原理:利用______食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检测食物所含能量的依据: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
              (4)实验结果:假如一粒花生种子燃烧,使锥形瓶内的20ml水从20℃升高到30℃,则一粒花生种子含有的能量是______。
              (5)结果分析:
              ①花生实际所具有的能量比测定的热量______(填多或少);
              ②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______。
              ③怎样做到尽量减少实验中热量的散失______。
            • 2. 新鲜的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C,作为常吃的蔬菜,黄瓜既可生吃,也可熟吃,究竟哪种吃法才能让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帮助他们补充完整并分析作答。
              (1)【作出假设】______。
              (2)【制定计划】
              ①在同一个新鲜黄瓜上切取质量相等的两节黄瓜,将其中的一节煮熟并冷却,分别制成汁液,倒入两个小烧杯中。
              ②取两支洁净的小试管,编号甲、乙,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mL.用一支洁净的滴管吸取生黄瓜汁,逐滴滴入甲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并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m。用另一支洁净的同一规格的滴管吸取熟黄瓜汁液,逐滴滴入乙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记录所用的汁液滴数n。
              (3)【讨论并完善计划】
              该计划的步骤②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是:甲、乙两支试管注入的______不同,无法形成______实验。
              (4)【实施计划】按修改完善后的计划实施实验,统计并分析实验现象。
              (5)【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比较m与n的大小,预测实验结论。
              ①若______,说明黄瓜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
              ②若______,说明黄瓜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
              ③若______,说明黄瓜生吃或熟吃人体摄入的维生素C均相等。
            • 3. 下面是某小组“测定花生中的能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将花生米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下一步该怎么做?______。
              (2)该小组利用重量相近的3粒花生米做了该实验,并设计了如下表格记录了实验数据。
              已知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J(能量单位)的热量。
              序号 水量(mL) 燃烧前的水量(℃) A 测定出的热量(J)
              1 30 18 71 B
              2 30 21 73 6552
              3 30 22 76 6804
              ①表格中A,B代表的内容是什么?A:______;B:______。
              ②为了使该实验结果的数据更加准确,该小组同学设置了______,所得的多个数据应取______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③1粒花生米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16500J,与该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 4. “关爱生命,珍惜健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而其中,控制体重和能量消耗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请结合所给资料进行分析。
              资料一:人体标准体重测算公式:
              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资料二:14岁~18岁青少年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比值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表如下表;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0.9 0.9-1.1 >1.1
              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营养不良 正常 营养过剩
              资料三:不同年龄的人每天所需要能量的曲线图如图。
              资料四:小明,九年级学生,男,今年15岁。在体检时,测得身高为165厘米、体重为70千克。
              (1)根据资料和测量数据,判断小明的营养状况为______;
              (2)青春期人体需要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进行有氧呼吸时,蛋白质在体内被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包括CO2、H2O和含氮废物等,则可推知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3)分析资料三的图象,请比较青春期与其它时期每天所需能量有何不同,并解释其原因______。
            • 5.
              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丙表示 ______ 的消化过程.
              (2)蛋白质最终在消化道的 ______ 中彻底消化分解成 ______ .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馒头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①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______ ]和[ ______ ]号试管进行实验.
              ②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③实验2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摇匀后,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 6.
              下图为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D表示生理过程、①②③④表示废物排出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由 ______ 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2)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内径小,管壁薄、血液流速慢,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 ______ 。
              (3)在呼吸系统中, ______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 ______ 和微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
              (5)人体排出尿素的途径除了③还有 ______ (填序号)。
            • 7.

              李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标号为A、B、C的三支试管,各加入2毫升稀淀粉糊。再在A管内加入2毫升胰液,B管内加入2毫升煮沸的唾液,C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然后将这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

              (1)15~20分钟后,在三支试管内各滴5滴碘液,摇匀,三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分别是:
              A溶液          ,这是因为                                         
              B溶液          ,这是因为                                         

              (2)到目前为止,我们经常在生物实验中用到碘液,但在不同的实验中,使用的目的是不同的。请你列举一个与本实验中的碘液有不同作用的实验:                                                       

            • 8.

              实验操作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请你结合实验操作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时,要将分别加入淀粉糊和唾液以及淀粉糊和清水的两支试管同时放入________环境中,实验中检测淀粉是否被消化的方法是________。

              (2)在“测定种子中的能量”的实验中,若所选用的花生种子燃烧不充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所测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你怎样确定种子已完全燃烧了:________。

              (3)观察小鱼尾鳍血液循环时,为保证鱼的呼吸,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在显微镜下看到毛细血管的特点是________。

              (4)“测定人的反应速度”实验中,如果实验只做一次,实验结果________(填“是”“否”)可靠,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才能使数值更可靠________。

            • 9.
              掌握科学的探究实验方法,积极动手实践,是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本学期生物学探究实验中的一些操作过程或现象,请结合自己的实践,回答相关问题:
              (1)某同学对他家卧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进行了采集和测算,结果如图1所示.他采用了 ______ 取样法,他测得的尘埃粒子数约为 ______ 个.
              (2)为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按照图2中A、B、C、D所示步骤进行了实验.实验中C操作是将试管放在37℃的恒温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______ ;如果保温时间比较长,则D操作后实验的现象应是 ______ .
              (3)为测量花生所含的能量多少,某同学设计了图3所示装置,他是想通过 ______ 来测定花生所含能量.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计算可知,1g花生所含能量是 ______ (已知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的热能;测量总是存在误差的,为减小测量的误差,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你的建议是 ______ ,对实验过程,你的建议是 ______ .
              水体积数/mL 花生质量/g 水温/℃ 花生所含能/焦
              燃烧前 燃烧后
              30 0.5 40 6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