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是“探究酸雨对植物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
              (3)材料和用具:盆栽植物幼苗.食醋.烧杯.量杯.PH试纸.清水.
              (4)方法步骤: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植物幼苗10盆,5盆为1组,编号为1组和2组.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PH为4的酸雨1000ml,用烧杯准备清水1000ml.
              第二步:当盆栽植物缺水时,1组用酸雨喷灌,2组用等量的清水喷灌.几天后观察、统计、记录.
              请问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对照组是______.
              (5)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用酸雨灌溉的1组植物幼苗枯萎,用清水灌溉的2组植物幼苗生长状况良好.
              (6)得出结论______.
            • 2.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此,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
              (1)材料准备:小麦种子、食醋、清水、烧杯、培养皿、滴管、吸水纸、pH试纸
              (2)提出问题:______。
              (3)作出假设: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不利的影响。
              (4)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配制“模拟酸雨”:将______与淸水混合,用pH试纸测量溶液浓度,直至配制出pH小于______的“模拟酸雨”。
              ②将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两组,在A、B培养皿底部各垫三层吸水纸,向两组培养皿中各放入30粒生命力相似的小麦种子,每天定时向A培养皿中加少量______,向B培养皿中加等量淸水。把两组培养皿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
              (5)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其中______组作为对照组。
              (6)预测实验结果:______组小麦种子不萌发。
              (7)若是A、B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发芽,则可能的原因是: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______。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      D.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 3. 以下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盆栽天竺葵黑暗处理是为了耗尽运走叶中的淀粉
              B.利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来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染色的方法是掀开盖玻片,滴入碘液
              D.观察血液分层实验中,加入抗凝剂是为了防止血液凝固
            • 4. 酸雨属于空气污染,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研究人员模拟酸雨对豇豆种子萌发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模拟酸雨的pH值分别为1.0、2.0、3.0、4.0、5.0和7.0(中性溶液)。选取粒大饱满大小一致的种子,把种子先用清水浸泡消毒后,将受试的豇豆种子(均30粒)放置在垫有两层滤纸、直径为11cm的装有不同pH值酸雨溶液的培养皿中,放到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培养。其结果如下:
              不同pH值 1.0 2.0 3.0 4.0 5.0 7.0
              种子发芽率(%) 0 45 50 76.7 86.7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每组选用30粒种子而不用少数几粒种子是为了______。
              (2)pH为7.0一组的作用是______。
              (3)人工气候箱中应该满足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pH值的酸雨对豇豆种子的发芽率______(有或无)影响,pH越______,发芽率越低。
            • 5.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酸雨却会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那么,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请设计模拟实验加以探究。
              (1)请你根据“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出一个可以短时间内可以探究得出结论的具体问题。如: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针对上述具体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______。
              (3)如果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实验中应选用自来水与模拟酸雨形成______,以保持单一变量。
              (4)你准备以什么现象或数据(要可观察或可测量)来呈现实验结果?______。
            • 6.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玉米幼苗叶片生长的影响”,将萌发的玉米种子播入花盆(土壤pH值为6.8)中,每组3盆,每盆8粒,待玉米幼苗出土5天后,进行如下实验。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

              (2)每组用3盆,且每盆有8株幼苗进行实验,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   。遇到雨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各组玉米幼苗放到室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除了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酸雨对生物的危害还表现在________(请答出两项)等方面。

              (4)我国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量燃烧________,此外________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 7.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中向大气过多地排放(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氮气
            • 8.
              将2株大小一样,发育相同的健壮薄荷苗A、B,分别在加土的雨水和雨水中培养,经过一段时间,A、B两株植物在长势和重量上的差别很大,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植株重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植株进行 ______ 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其原料除了水,还需要吸收大气中的 ______
              (2)植株A、B吸收的水分除了一小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外,大部分通过 ______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因此,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3)植株A与B的差别说明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吸收水分外,还需要从培养液中吸收 ______ .在培养过程中,要向培养液中不断通如空气,以保持根部细胞进行 ______ .
            • 9.
              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     孔
              气孔密度 每个气孔面积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1)该研究说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 ______ 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______ 关系.
              (2)在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的 ______ 植物为行道树种.
              (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特别说明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上述实验中,判断“酸雨”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依据可以是 ______ 、 ______ .(请至少写出两点)
              (4)设置乙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5)实验结果表明 ______ .
            • 10.
              通过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如图所示.能说明酸雨对植物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  )
              A.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死亡
              B.甲组植物正常生长,乙组植物死亡
              C.甲组和乙组的植物都正常生长
              D.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