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紫外线、闪电等条件下,水蒸气、氢气、甲烷等气体合成原始生命
              B.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证明了生命起源过程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小分物质
              C.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D.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汇入原始海洋内,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 2. 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如图.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为实验提供了水蒸气,并促进物质的循环流动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证明了原始地球上无机物能够形成有机物
            • 3. 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 4. 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科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其中“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宇宙的其他天体.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表明:其他天体上存在氨基酸等有机物,而且这些氨基酸是地球上生物所没有的.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    )
              A.是错误的,因为米勒实验已经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地球
              B.是错误的,因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已说明了生物是进化来的,而不是来源于外星球
              C.是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不能肯定,但也不要轻易否定
              D.是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 5. 在生命起源过程的研究中,下列支持生命起源过程的是由无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阶段的实验或事实是(    )
              A.米勒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
              B.1981年我国科学家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核酸
              C.前苏联学者奥巴林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
              D.1965年我国科学家利用氨基酸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 6. 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馒头形态加入的物质温度环境实验现象
              1碎屑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37℃10分钟
              2碎屑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37℃10分钟
              3小块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37℃10分钟
              4碎屑2滴碘液和    0℃10分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
              (3)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7.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12345
              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搅拌搅拌B搅拌搅拌
              温度          37   0100
              水浴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现象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    ;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呈现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至少写出两条)
            • 8. 生物课上老师讲述到:“常把一些药物用淀粉制成的胶囊包裹起来,这样既能保护药物,又能减少对胃的刺激或损伤.”莉莉对此产生疑问:“吞进胃里的唾液不能消化胶囊吗?”于是,在课余时间,她用盐酸模拟胃液的酸碱度进行了如下探究:
              试管AB
              实验步骤加入等量的唾液
              加入2ml清水加入?盐酸
              分别放入1粒空胶囊
              同时置于37℃恒温水浴中并不断搅拌
              实验现象胶囊溶解胶囊不溶解
              请问: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表中的?应填    
              (3)实验步骤中有两处不足,请改正①    ;②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9.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12345
              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
              温度37℃0℃100℃
              水浴时间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    作用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 10. 小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中,进行如下操作: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许等量的馒头碎屑,编号为A、B;②A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B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③将两支试管充分振荡 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④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2滴碘液.请分析回答:
              (1)小悦在该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    
              (2)该探究活动的变量是    ,除变量外,其它条件都应该    
              (3)温水最好控制在    ℃左右,是为了模拟人体温度;小悦使用馒头碎屑,是为了模拟    .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    试管,这是因为唾液中的    将馒头中的    分解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