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3)实验5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 2.

              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

                  (2)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继续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________________中。

            • 3.
              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会变蓝色
              B.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①③试管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否有关
            • 4.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试管均置于37°C温水中10分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 

              B.②与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①与②对照,变量是唾液
            • 5.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或保温

              37℃温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 6. 下列营养物质中,能够遇碘液变蓝的是(  )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淀粉
              D.脂肪
            • 7.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高实验技能,我们市各个初中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下列是某中学生物探究实验社团活动进行的几项探究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1)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过程示意图,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规程,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出现的实验现象是,原因是_________。

                  (2)图一是该实验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图二是观察血涂片时视野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中血液流速最慢的血管是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血管,图二中[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为了充分理解心脏的结构及功能,生物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猪的心脏做了灌流实验,若将水从[6]灌入(扎紧9),则水从[     ]流出。

                  (4)为了探究某种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物小组的同学将十只大小及生长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甲乙两组并进行如下处理,其中甲组小鼠在实验中起____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甲鼠相比乙组小鼠除了表现出生长和发育均停滞的现象外,还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现象,以上所有的表现说明A腺体为__________,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有____________。

            • 8.
              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液;
              第二步:向甲试管加入2ml唾液,向乙试管加入2ml ______ ,摇匀;
              第三步:将甲试管放入37℃温水中,将乙试管放入15℃水中;
              第四步: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1滴稀碘液,摇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方案中,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 。
              (2)该同学改正错误后,重新设计了正确的实验方案,并按方案操作,甲试管滴加碘液后 ______ (填“变蓝”或“不变蓝”),乙试管滴加碘液后 ______ (填“变蓝”或“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3)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 ______ 。
            • 9.
              能被口腔中唾液淀粉酶消化的物质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麦芽糖
            • 10. 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收获,我们可以找出以下归纳或推断错误的一项 
              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要想让唾液发挥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 
              C.试管内的混合液,如加碘变蓝,则证明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D.馒头富含淀粉遇碘后会变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