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和探究的问题。
              (1)某同学同时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两张载玻片中央分别滴了一滴______和______,由于没有编号,导致两种材料刚好放反了。此时用显微镜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正常情况下的细胞大小相比应______(更大或更小或不变);此时观察到洋葱缺片叶内表皮细胞与正常情况下的细胞大小相比应______(更大或更小或不变),主要原因是它有______。
              (2)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对3支试管作了以下处理。
              编号 放入物体 液体 处理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
              馒头块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3支试管中不变蓝的是______试管,原因是唾液中的______将粉分解成了______,它遇碘不变蓝。
              如果以唾液的有无作为变量,形成对照的是编号______试管,设置③号试管的目的是验证______在消化中的作用。
            • 2.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观察蚯蚓 湿棉球 使蚯蚓体壁保持湿润
              B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C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检测淀粉
              D 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胆汁 将脂肪消化成脂肪酸
              A.A
              B.B
              C.C
              D.D
            •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操作目的与步骤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 4.
              下表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1、2、3号试管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依次是(  )
              试管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水温 时  间 试剂 加碘后的实验现象
              1号 淀粉﹢唾液 0℃ 10分钟 碘液
              2号 淀粉﹢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
              3号 淀粉﹢清水 37℃ 10分钟 碘液
              A.变蓝、不变蓝、变蓝
              B.不变蓝、变蓝、变蓝
              C.不变蓝、褪色反应、变蓝
              D.变蓝、褪色反应、不变蓝
            • 5.
              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A号试管会变蓝色
              B.B、C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A、B试管对照,A号试管为对照组
              D.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 6.
              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
              (以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______ 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 ______ 的作用.
              (3)以上三种处理中,哪种处理不妥 ______ ,请回答并指正 ______ .
            • 7.
              实验分析
              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
              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并回答:
              (1)以上四支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的量都应当 ______ .
              (2)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______ 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3)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 ______ 的作用.
              (4)将①和②两个试管放在相当于人体体温37℃的温水中保持约5分钟,然后同时取出两个试管冷却.再分别往冷却后的两个试管里各滴入2滴碘液并摇匀,这时可以看到试管内颜色的变化:①号试管内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②号试管内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 8.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对该实验设计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碘液的现象
              淀粉糊、清水 37℃ 10min 变蓝
              淀粉糊、唾液 37℃ 10min 不变蓝
              淀粉糊、唾液 5℃ 10min 变蓝
              淀粉糊、唾液 60℃ 10min 变蓝
              A.①②号试管组成对照实验
              B.①④号试管组成对照实验
              C.②号试管不变蓝是由于淀粉没有被消化
              D.③号试管变蓝是由于淀粉被消化了
            • 9.
              馒头是用小麦面粉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甲: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7℃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
              乙:2mL淀粉溶液+2mL清水→37℃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
              丙:2mL淀粉溶液+2mL唾液→100℃水浴保持8分钟→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
              (1)在该探究实验中能形成 ______ 组对照实验.
              (2)面粉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 ______ .
              (3)制作馒头时,人们常将面粉、水与一种单细胞真菌和成面团,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面团会逐渐变得膨大、松软.此过程涉及的生物技术是 ______ (填“克隆技术”“发酵技术”或“转基因技术”).
              (4)小麦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 ______ ,这与根吸收水分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既与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密切相关,又与细胞内能量转换密切相关的两种结构分别是 ______ .
              (6)如图是某植物一昼夜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的变化曲线.在A、B、C、D、E时分别选择一片大小、朝向、叶龄相同的叶,摘下后即放入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再滴加碘液,清水冲洗,最后同时比较五个叶片的颜色,其中蓝色是最深的是 ______ 时所取的叶片.
            • 10.
              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C.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